中,吐痰半升如胶,其夜减
半,次早又服,又吐痰半升,而痢自止。又与平胃散(见伤饮食)加白术、黄连,旬日而安。
愚按小便涩而不赤,非热也。非热而涩,则肺气为痰所滞,合之胸闷食减脉涩弦,
知痰在肺也。休息痢,宜四君子汤(见气)加陈皮、木香,吞驻车丸。兜塞太早,有余积
者,利积丸去之,后用神效参香散。经年累月,愈而复发,补脾不效,此系寒积在
大肠之底,诸药不能到,故无愈日。用巴豆一味研炒,蜡丸,桐子大,空腹米汤送
下七八丸,一服永不再发。感应丸(见伤饮食)亦佳。喻嘉言治周信川休息痢,阳邪陷入
阴分,以布条卷成鹅蛋状,垫肛门,浓被围坐,热饮人参败毒散,(见伤湿。)良久又饮,
遂觉皮间微有津润,令其努力忍便,不得移身。约二时久,病者心躁畏热不能
忍,始令连被卧,病即减。改服补中益气汤,(见气。)旬日愈。盖内陷之邪,须提出之,
以挽其下趋之势,又须缓缓透出,方为合法。凡久痢、久疟、久热等症,
皆须识此意。劳痢,痢久不愈致虚,五心发热如劳证,蓣莲饮∶莲肉、山药各等分,
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愈后异功散(见气),或平胃散(见伤饮食)加参、苓。清阳下陷,
始则飧泄,久则肠 ,亦见里急后重,脓血相错,专用补中益气,(见气。)痢不治
而自止。不效,是无火也,急用八味丸。(见虚损。)大瘕泄,亦见里急后重,红白杂,便
则痛,欲小便大便先脱,欲大便小便自遗,或小便涩痛,或不通,或大小便牵痛,
急用八味丸、(见虚损,)加故纸、肉蔻、阿胶治之,不可用痢门药也。说详《医贯》泻
利门中。(参下淋症似淋非淋条。)刮肠,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
或五色杂下,
频出无禁,有类滞下,俗名刮肠。此乃虚脱之证,若投痢药则误,六柱散去附子,
加益智仁、白芍药,或可冀其万一。痢后风,足痛,或痹软,或胫肿,或
膝肿,名痢后风。因痢后下虚,感受风湿,留滞关节所致。独活寄生汤(见腰痛),吞虎
骨四斤丸(见香港脚),或大防风汤。外以杜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 煎汤熏洗。
若恶血痢下未尽,留滞经络作痛叫号者,日久恐成鹤膝,四物汤(见血)。加桃仁、红花、
牛膝、黄芩、陈皮、甘草煎,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帖。又刺委
中出血。又方,松明节一两,乳香二钱,炒焦存性,苍术、黄柏各一两,紫葳一两
半,甘草五钱,桃仁去皮不去尖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生姜同杵细,水荡起
二三沸服。若由下多亡阴而致者,补脾胃生血,忌用风药。
用药禁忌∶初起忌温补,即胃气虚弱亦不宜,黄 尤禁,用之则发胀。忌
兜塞,亦禁升麻,非元气下陷而用之,升毒上干,速死之道。忌利小便,非湿盛小便
不通而利之,致津竭热炽,必剧。忌发汗,非表证而妄汗,致津涸热盛,必剧。禁
酒,痢时酒则难愈,愈后酒则复发。



<目录>卷之三・杂症

<篇名>大便不通

属性:有热结者,热耗血液干燥,故结也。脉洪数,能食,(即仲景所谓阳结。)麻仁丸,四
顺饮子吞润肠丸。若燥实坚,腹满痛,承气汤(见中气)治之。
有寒结,冷气横于肠胃,阴凝不运,津液不通,故结也。脉沉迟,不能食
腹痛。(即仲景所谓阴结也。)寒而实者,备急丸、(见伤饮食。)温脾汤。寒而虚者,半硫丸,
姜汁调乳香吞之,或八味丸。(见虚损。)外用握药。
有气秘,气壅滞不通,不升不降,其人多噫。实者破结导滞,木香、槟榔、
枳壳、陈皮、杏仁等类。虚者(气虚不运故壅滞)补而行之,不宜破散,人参多用。若气
阻隔不通,而见噎膈反胃等证者,人参利膈丸、四磨汤(见气)选用。仍分虚实治之,若
气少气弱,无力推送,则惟有助气而已。(肺主气,肺与大肠为表里,气秘治在肺。)
丹溪云∶肺
气不降,则难传送,用枳壳、沉香、诃子、杏仁等。老人、虚人津液少,宜滑之,
用胡麻、麻仁、阿胶等。
有血秘,老人、(老人后门固,寿之征。)产妇(产后有秘至数十日者,勿亟通之)。
血液干枯,或病
后血虚,或发汗利小便以致津涸,(津亦属血。)均宜润剂,苁蓉润肠丸、更衣丸、四物
汤(见血)、麻仁、杏仁辛润之品。又肾司二便,肾水虚燥,宜以六味(见虚损)滋水,少佐辛
味以润之。若跌打损伤,瘀血凝滞,致气不行,而大小便不通者,破瘀导滞为主。
有风秘,其人肠胃素有风,风能燥湿燥血,故大肠不润而结,搜风顺气丸(见中风)、
滋燥养荣汤。
老人气血多虚,察其脉浮虚者,气虚也;沉虚者,血虚也。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