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利泽,
其说甚有理。然与《难经》所言,大致亦自无殊。盖皆言肾虽属水,而水中有火耳。
所用补火之药,总属一样,岂有分别此味则入右肾,彼味则入七节?忧其岐误,
致烦辨正哉。至赵氏谓命火乃先天之元阳,肾水乃先天之元阴,为生命之根本,
治病必须求本。故凡寒之不寒,(用寒药以治热,而热不退。)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
(主水者肾。)以制阳光,当主六味丸。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无火者,益火之原以消阴
翳,当主八味丸。(并见虚损。)遵其说而用之败证。效诚如神。若初起遽以此投之,则
谬矣。何则?初病止伤其后天之血气,未遽累及先天之水火,故但热之则寒消,寒
之则热退,随手立应,何必他求。乃不去其邪,而遽补其正,有不迁延时日,坐失
事机者哉?何今之为医者,泥于《医贯》之说,不论新病久病,非六味则八味,非
补中(见气)。则归脾,(见血。)竟若历古方书,皆可删却,亦惑之甚矣。或问∶气即火也,
血即水也,儿在胎中,气血已具,是气血亦先天所生;六味补水,八味补火,是水
火亦后天所养。今谓气血为后天,水火为先天,毋乃轻气血而重水火乎?曰∶气血
者,水火之大纲也。人身呼吸运动,知觉神明,皆此火之为之也。气可以言呼吸运
动,不可以言知觉神明,是气虽即火,而不足以尽火。人身之血液精髓,皆此水之
为之也。血特水中之赤者耳,不可以概其余,故血虽即水,而不足以尽水。有生之
初,胎孕始结,形如露珠,父母之精气也。是水火乃先天之先天,数月形成,而后
血气具,是血气为先天之后天。若夫既生之后,饮食所长养之气血,其为后天,又
不待言矣。此水火、气血,先后天之分如此。先天实为后天之根,故水火为气血之
原,而下焦又为中上之根,故肾命为水火之本。其轻重之分,固不能以无别也。
(先天水火,又互相为根,如嘘气成水,阴根于阳也;蒸水成气,阳根于阴也。)



<目录>卷之一・杂症

<篇名>五脏生克说

属性:五脏生克,须实从气机病情讲明,若徒作五行套语,茫然不知的,实多致错误。
今略着其概如左。饮食入胃,脾为营运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
(气亲上也。)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
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肾受肺之生,则水愈足,为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上升,
肝先受其益,是为肾水生肝木。肝受肾之益,则气愈旺,上资心阳,发为光明,是
为肝木生心火。脾之所以能运化饮食者,气也。气寒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
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此五脏相生之气机也。肺在心上,心火上炎,肺
受其伤,此为心火克肺金也。若由脾胃积热,或由肝肾相火,或由本经郁热,皆与
心无涉。肾阴太盛,寒气上冲,心为之悸;或肾寒甚,而逼其龙火上乘,心为之烦,
皆肾水克心火也。若饮水过多,停蓄不行,心火被逼不安而悸者,与肾无涉。脾气
过燥,则肾水为其所涸而失润;或过湿,则肾水为其所壅而不流,皆脾土克肾水也。
若他脏之燥,外感之湿,与脾无涉。肝木 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或肝气郁
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皆肝木克脾土也。若自致耗散,自致凝滞,及由
他脏腑所致者,与肝无涉。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
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得以从肝左升,是谓有降有
升。若浊阴壅满胸中,不肯下降,则肝气被遏,欲升不能,是谓无降无升。
(东垣谓食填太阴,为金克木,即此说。详见伤饮食门。)肺金肃敛太过,有秋无春,
是谓纯降不升。无降无升,纯降不升,皆肺金克肝木也。若肝木自沉,或因他脏之寒郁,
与肺无涉。此五脏相克之病情也。不足,则欲其生;太过,则欲其克。故木疏
土而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金之
敛抑而木无 散之患。人但知生之为生,而不知克之为生。心火偏胜,则克肺
金,若肾水充足,则火有所制,不但不克金,且温脾以生金,余脏同此论之。
此平人之无病,实由五脏互相克制,故不至偏胜为灾。即《经》所谓∶亢则害,
(亢,太盛也;害,克也。)承乃制,(承,相承也。水之承金,如子之承父,火耒克金,水乃制之也。)
制生化。(火受水制,则不特不克金,且益土以生金。化,犹生也。)若已病之人,则火盛者,不
但刑金,且复涸水,肝脾皆被焚灼矣。不治之,而望其自然承制,有此理乎?乃
医者见其热极血瘀而舌黑也,热伏于内而外反寒 也,谓黑为水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