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61-医灯续焰-第4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半夏(姜制) 茯苓(各二钱) 陈皮 木香 紫苏 枳壳 甘草(各一钱)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一钟。食远服。

正传加味枳术丸
治痰积、食积、酒积、果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 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吐呕、脾疼等证。

白术(三两) 枳实(麸炒黄色) 苍术(米泔浸三宿,焙) 猪苓(去黑皮) 麦 曲(炒微黄) 半夏(
汤泡透,各一两) 泽泻(去毛) 赤茯苓(去皮) 川芎 黄连(陈壁土炒,去土) 白螺壳( ,
各七钱) 缩砂仁 草 豆蔻 黄芩(陈壁土同炒) 青皮(去白) 莱菔子(炒) 干生姜(各七钱) 陈皮(去白) 香附米(童便浸 )神曲(炒微黄) 栝蒌仁 浓朴(姜制炒) 槟榔(各三钱) 木香 甘草(各二钱)
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半。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 莲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百丸,清米饮送下。

香砂平胃散
(见第四十四)


香苏散
(见第四十八)


参苏散
(见第四十七)


五积散
(见第三十七)


苏合香丸
(见第十八)


统旨清中汤
治火痛。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泡七次) 草豆蔻仁(捶碎) 甘 草(炙,各七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越鞠丸
(见第四十一)


左金丸
(见第四十九)


黄 建中汤
(见第二十一)


补中益气汤
(见第三十九)


六君子汤
(见第十六)


金匮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炮,二两) 生野狼牙(炙香) 巴豆(去皮心、炒、研如脂,各半两) 人参 干姜 吴 茱萸(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口不能言。
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证,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神效剪红丸
专取一切虫积,神效无比。凡人百病,皆人饮酒过度,食伤生冷,致 使脾胃不和,心膈胀满,呕恶咽酸,常吐清水,面色萎黄,不进饮食,山岚瘴气,

水肿蛊胀, 咳嗽,痰涎壅滞,酒积食积,气积气块,翻胃噎膈,呕逆恶心,
肠风痔漏,脏毒酒痢,累蕴积热,上攻头目,下生疮癣,妇人血气,寒热往来,
肌体羸弱,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鬼气鬼胎,产后诸疾,小儿五疳虫积,误吞铜 铁、恶食、恶毒等物,并宜服之。每服五更鸡鸣时,用冷茶清吞下。更用马桶盛 粪于野地看之,庶见药易辨。或虫或积,或如鱼冻,或作五色等积。若一次未见 虫积,更看第二、三次下来,此即是病根。有积消积,有气消气,有虫取虫,有 块消块。若病根去,其病自消。若病浅,即一服见效。若源深,更须再一服。能 宣导四时蕴积。春宣积滞,不生疮毒。夏宣暑湿,不生热痢。秋宣痰饮,不生瘴 疟。冬宣风寒,不生瘟疫。此药温和,不动元阳真气,亦无反恶。小儿半服。孕妇休服。其效如神。
一上末 槟榔生研细,取净末一斤。以二两为母。余十四两,上第一次。以一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二上末 商陆,即樟柳根。白者可用,赤者杀人。金毛狗脊、贯众各四两。以 上三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二次,以二等罗筛过,取齐晒干。又方不用贯众,则虫出来犹未死也。
三上末 三棱醋煮,莪术醋煮各八两,青木香、西木香各四两,雷丸醋煮二两 半,南木香二两。以上六味,和一处研极细末。上第三次,以三等罗筛过,取齐晒干。
四上末 大黄铡碎,酒浸晒干。研细,取净末一斤,上第四次。以四等罗筛,取齐晒干。
五上末 黑牵牛半生半炒,研细取头末,净一斤,上第五次。以五等罗筛过,
取齐晒干。又方有枳壳一斤为母,有藿香四两和入诸药。
上作五处,另研极细末,要作五次上末,却用茵陈半斤、大皂角一斤,煎汁滤 净。法水为丸,如绿豆大,晒干。后用丁香末一两,或加芦荟末一两亦妙。以前 净汁煎一滚,洒入丸药,旋摇令光莹为度。再以阿胶二两,以前汁熬溶,洒入丸 药,旋摇光莹,晒干。壮人每服五钱,弱人每服四钱,更以茶清吞下。小儿减半。

芜荑散
治大人小儿蛔咬心痛。经云∶虫贯心则杀人。欲验之,大痛不可忍,或吐 青黄绿水涎沫,或吐虫出,发有休止,此是蛔心痛也。宜速疗之。

芜荑 雷丸(各半两) 干漆(捶碎,炒火烟尽,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温水七分,盏调和服。不拘时。甚者不过三服。小儿每服半钱。

仲景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