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减,乃宿滞结于中宫也。询其脉之虚实,及中气
何如。实者润而下之。虚人神气不足,当生津固中气。有用生脉散,对解毒汤而愈
者。有用附子理中汤,冷服而愈者。一则阴极似阳,一则阳极似阴,不可不辨。
白苔属寒。外证烦躁,欲坐卧于泥水中,乃阴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而然。脉大
不鼓,当从阴证治。若不大躁,呕吐者,从食阴治之。
白苔燥 虚而微热,或不得汗,或胃中少有饮而不行,宜温解。
白滑苔 虚寒胃寒,阳气不振,宜温。
白苔起芒刺 津液不足,胃中有物,宜运动。
黄苔 微热,热渐入里,或燥渴之象。宜清解。
灰色苔 胃中有物,中气虚热,渴而不能消饮者,宜温解。
黑色苔 热入里实。燥浓者,宜下。滑润者,水困火,宜温。虽黑而润,所谓水极似火也。不燥为异。
凡伤寒辨舌者,以舌属心而主火。寒为水也,水寒凌火,舌受其困。
产后辨舌者,以心主血也。经云∶少阴气绝,则血不流。故舌紫黑者,为血先死。
凡见黑舌,要问曾食酸甜咸物否?能染成黑色。凡视舌色,虽有成见,亦必细
审兼证,及脉之虚实。不尔,恐有毫厘千里之谬。



<目录>卷二十(附余)

<篇名>医范

属性:张仲景曰∶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
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
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
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
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
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
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孙真人曰∶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人必须博极
医源,精勤不倦。至若道听途说而言医者,岂不深自误哉。
史嵩曰∶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岂不甚于梃刃乎?
金华戴叔能曰∶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自唐书列之技艺,而吾儒不
屑为之。世之习医者,不过诵一家之说,守一定之方,以幸其病之偶中;不复深探
远索,上求圣贤之意,以明夫阴阳造化之会归;又不能博极群书,采择众议,以资论治之权变;
甚者至于屏弃古方,附会臆见,辗转相迷,而其为患不少矣。是岂圣贤慈惠生民之本意哉。
学士商辂曰∶医者,意也。如对敌之将,操舟之工,贵乎临机应变。方固难于
尽用,然非方,则古人之心弗传,茫如望洋,如捕风,必有率意而失之者矣。方果
可以弗用乎?虽然,方固良矣,然必熟之《素问》以求其本,熟之《本草》以究其
用,熟之诊视以察其证,熟之治疗以通其变。始于用方,而终至于无俟于方,夫然
后医之道成矣。昔许胤宗谓我善读仲景书而知其意,然未尝专用其方,诚名言哉。
《续医说》云∶近时医者,偏执己见。或好用热药,或好用凉药。然《素问》有
异法方宜论,抑何尝偏执耶?古之良医,必量人之虚实,察病之阴阳,而后投以汤
剂。或补或泻,各随其证。若的是阳虚失血,治以干姜、附子;诸虚百损,补以人
参、黄 ;痰热壅嗽、清以芩、连;大便结热,利以硝黄。其法岂尽废乎?许叔微
有云∶形有寒邪,虽婴孩亦可服金液;脏有热毒,虽老羸亦可服大黄。至哉通变之说也。
杨仁斋曰∶治病如操舟。操舟在手,当风波震荡之冲,一有转移,则舟覆矣。
医衡主持在我,不可遍徇病家所欲。尤不可张惶,使病患惊闻。有病家粗识皮肤,
辨难反复,万勿惑焉。又有瘥后触犯再复,隐讳不言,须诘问其由,庶得对病施药。
陆宣公论云∶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有疾而求疗,不啻求救焚溺于水
火也。医乃仁慈之术,须披发撄冠而往救之可也。否则焦濡之祸及,少有仁心者能
忍乎?窃有医者,乘人之急而诈取货财,是则孜孜为利,跖之徒也,岂仁术而然哉。
比之作不善者尤甚也,天地岂不报之以殃乎?今见医家后裔,多获余庆,荣擢高科,此天道果
报之验。奚必计一时之利而戕贼仁义之心,甚与道术相反背,有乖生物之天理也。从事者,可不鉴哉!
医者当自念云∶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或止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