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曰太阳之司天,太阳之胜复,
皆寒胜之肿胀也。有曰少阴之司天,少阴之胜复,少阳之司天,少阳之胜复,有曰
热胜则肿,皆火胜之肿胀也。有曰厥阴之司天在泉,厥阴之复,有曰阳明之复,是
皆水邪侮土,及金气反胜之肿胀也。观此,则不惟五脏六腑,即五运六气,亦无不
皆有是病。然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
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由此言之,
则诸经虽皆有胀,然无不关于脾、肺、肾三脏。盖脾属土,主运化。肺属金,主气。
肾属水,主五液。凡五气所化之液,悉属于肾。五液所行之气,悉属于肺。转输于
二脏之中,以制水生金者,悉属于脾。所以肿胀之生,无不由此三者。但证有阴阳
虚实,如诸论之所云者,不可不辩。大都阳证多热,热者多实。阴证多寒,寒者多
虚。先胀于内而后及于外者多实,先肿于表而后甚于里者多虚。小便黄赤,大便秘
结者多实;小水清白,大便稀溏者多虚。脉滑数有力者多实,弦浮微细者多虚。形
色红黄,气息粗长者多实;容颜憔悴,音声短促者多虚。凡是实证,必由六淫有余
伤其外,或饮食怒气伤其内,故致气道不行,三焦壅闭。此则多在气分,无处不到,
故不分部位而多通身浮肿。又或气实于中,则为单腹胀急。然阳邪急速,其至必暴,
每成于旬日、数日之间,此惟少壮者多有之。但破其结气,利其壅滞,则病无不愈。
此治实之道也。若是虚证,必由五志积劳,或酒色过度,伤其脾肾,日积月累,其
来有渐。此等病候,多染于中年之外。其形证脉气,必有虚寒之候,显然可察。非
若实证之暴至,而邪热壅结、肝气悍逆之有因也。治实者,本无所难。最难者,在
治虚耳。然虚有在气者,有在水者。在气者,以脾气虚寒,不能运化,所谓气虚中
满者是也。在水者,以脾虚不能制水,则寒水反侮脾土,泛滥为邪。其始也,必从
阴分渐次而升,按肉如泥,肿有分界,所谓水鼓、水胀者是也。然水虽制于脾,而
实主于肾。盖肾本水脏,而元阳生气所由出。若肾中阳虚,则命门火衰。既不能自
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土。阴阳不得其正,则化而为邪。夫气即火也,精即水也。
气之与水,本为同类,但在于化与不化耳。故阳旺,则化而精能为气;阳衰,则不
化而水即为邪。凡火盛水亏则病燥,水盛火亏则病湿。故火不能化,则阴不从阳,
而精气皆化为水。所以水肿之证,多属阳虚,故曰寒胀多,热胀少也。然观丹溪之
治肿胀,云清浊相混,隧道壅塞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治宜补
其脾,又须养肺金以制木,使脾无贼邪之患。滋肾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其
说重在湿热,而犹以制火为言,夫制火固可保金,独不虑其不生土乎?若以此法施
于阳实而热者则可;若以治阳虚而气不化者,岂不反助阴邪而益其病哉。故予之治,
此必察其果系实邪,则直清阳明,除之极易。凡属虚劳内损者,多从温补脾肾而愈,
俱得复元。或临证之际,有虚实未明,疑似难决者,则宁先以治不足之法,探治有
余。若果未投而病反加甚,是不宜补也。不妨易辙,自无大害。倘药未及病而病自
甚者,其轻重真假,仍宜详察。若误以治有余之法治不足,而曾经峻攻者,真气复
伤,虽神丹不能疗矣。或从清利,暂见平复,使不大补脾肾,以培根本,虽愈目前,
未有不危亡踵至者。此治虚之道也。夫肿胀之病,多有标实本虚,最为危候。若辨之不明,则祸人非浅。



<目录>卷十一\水病脉证第七十

<篇名>附方

属性:\x仲景防己黄 汤\x(见第六十七)
\x仲景越婢汤\x 加术四两,即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三升,分温三服。
\x防己茯苓汤\x
防己 黄 桂枝(各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水六升,煮二升,分温三服。
\x蒲灰散\x
蒲灰(一两七钱半) 滑石(五钱)
上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二服。
\x甘草麻黄汤\x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三升,温服一升。重覆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x当归散\x 水肿之疾,多由肾气不能摄养心火,心火不能滋养脾土。故土不制水,水
气盈溢,气脉闭塞,渗透经络,发为浮肿,心腹坚胀,喘满不安。
当归 桂心 木香 赤茯苓 木通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白术(各一钱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