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通圣散\x(见第四十九)
上散。贾同知、崔宣武、刘庭瑞及河间者共四方。其中药品增减、分量多寡,
俱不相同。但河间适中,选用当从之也。
\x半夏白术天麻汤\x(见第二十二)
\x滚痰丸\x(见第十七)
\x玉液汤\x 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晕,心嘈忪悸,眉棱骨痛。
半夏(肥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作片)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
\x四物汤\x(见第二十一)
\x补中益气汤\x(见第三十九)



<目录>卷八

<篇名>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属性:头痛多弦。浮风紧寒,热洪湿细,缓滑厥痰,
气虚弦软,血虚微涩,肾厥弦坚,真痛短涩。
弦为阴脉,敛直而无抑扬之势,乃阳虚不能张大,或致外邪所乘。况头乃六阳
所乘,邪束于外,阳郁于中,安得不痛?故头痛者多弦。多弦者,不皆弦也。亦有
脉浮而痛者,属风,风性飘荡虚浮也。(兼见恶寒、发热、自汗等证,宜仲景桂枝汤、玄珠茶调散之类。)
脉紧而痛者属寒,寒性收敛紧实也。(兼见恶寒、发热、无汗、体痛等证,宜仲景麻黄汤,九味羌活汤之类。)
脉洪而痛者属热,热性充盛洪大也。(兼见恶热、面赤、口干等证,其痛刺动不定。宜泻青丸、二仙散、对
金散、神芎丸、凉膈散之类。)脉细而痛者属湿,湿性渗衍濡细也。(兼见体痛、头重冒、鼻塞、目黄等证,
宜奇效芎术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瓜蒂散,或红豆散搐鼻。)脉缓滑而痛者属痰。痰乃凝水结液,停蓄
不流,故替替然缓滑也。(兼见呕逆、痞闷、肠鸣等证,宜局方玉壶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脉弦软而痛
者属气虚。气虚则弦敛软弱,而无鼓动之力。(兼见恶寒、痛而空晕、四肢多寒喜暖、气虚微、体倦等
证,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之类。)脉微涩而痛者属血虚。血虚则微弱涩滞,而有干燥之象。
(兼见面白、口干、头两侧痛甚而兼晕、痛加于夜或夜热等证,宜四物汤、逍遥散之类。)脉弦坚而痛者属
肾。肾气厥逆,不能接引膀胱。膀胱经气壅遏,上实下虚,巅为之痛,脉亦弦直而坚实也。
即《灵枢》经脉篇所云∶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难经》六十难所云厥头痛者
是也。(兼见头重晕、腰痛、少腹里急、上热下寒等证,宜六味丸、八味丸、羌活、川芎之类。)《难经》单言手
三阳而不及足三阳,恐未尽善。《素问》五藏生成篇云∶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
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此正指膀胱厥痛不已,甚则入肾而为真头痛也。其痛
连脑尽痛,齿亦痛。盖肾主骨、主髓,髓以脑为海,而齿则骨之余也。其脉短涩者,
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若手足厥寒至节者,必死不治。(此等证若欲治之,非猛进乌
附之药不可。或灸百会穴,以望生于万一。)虽然,头痛又不止此数种。六腑之清阳固上升,而五
脏之精华亦上注。外有六淫之侵,内有经络之逆。使隧道壅遏,清阳混淆,而痛作于头巅者多矣。故
五脏六腑皆能病此,但宜细察其脉与兼见之证,以别其脏腑、阴阳、寒热、虚实而施治焉,则万举万当矣。



<目录>卷八\头痛脉证第六十二

<篇名>附方

属性:\x桂枝汤\x(见第十九)
\x玄珠茶调散\x(见第二十二)
\x麻黄汤\x(见第十六)
\x九味羌活汤\x(见第十六)
\x泻青丸\x(见第四十九)
\x二仙散\x(即茶调散)
大黄 黄芩(各二两) 牵牛 滑石(各四两)
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温水下十五丸。每服加十丸,以利为度。日三服。
\x对金散\x 治偏正头风。
大黄 黄芩(各等分)
上二味,为极细末。每服四分,临睡用好酒调下。仍饮酒尽量一醉,散发露顶
卧。令人扇头数百扇,盖暖,睡至明日病失矣。不愈,再一服如前法。须大醉扇透,百发百中。
\x神芎丸\x(见第十七)
\x凉膈散\x(见第十九)
\x奇效芎术汤\x 治湿头痛,眩晕痛极。
川芎 附子(生,去皮、脐) 白术(以上各三钱) 桂心(去皮)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枣二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x半夏白术天麻汤\x(见第二十二)
\x瓜蒂散\x(见第四十八)
\x红豆散\x
麻黄根(炒,半钱) 苦丁香(半钱) 红豆(十粒) 羌活 连翘(各三钱)
上五味为细末。鼻内搐之。
\x和剂玉壶丸\x 治风痰吐逆,头痛目眩,胸膈烦满,饮食不下。及咳嗽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