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58-医法圆通-第39页

云六淫之气所伤。六淫之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是也。予谓六气,乃是六经之本气,每气各司六十日,以成一岁。何得称之曰客?所谓客者,是指六气节中不正之气也。不正之气在风令中,则曰风客;在寒令中,则曰寒客;在暑令中,则曰暑客;在湿令中,则曰湿客;在燥令中,则曰燥客;在火令中,则曰火客;非指六气即是六客也。
邪正之间,今人每多混淆。予所以辨而明之。更为之进一解曰:如邪伤太阳,则曰寒客;寒邪传至阳明,则曰燥客;燥客传至少阳,则曰暑客;暑客传至太阴,则曰湿客;湿客传至少阴,则曰火客;火客传至厥阴,则曰风客。此六客。乃是论邪从太阳入内,气机流行之谓,非节令之谓。流行与节令,皆宜明辨,亦无容辨,只消按定仲景六经提纲病情,便知客之所处。论节令也可,论气机流行也可。总之一令之中,主病亦有一定,不可不知。
胎前忌服药品解近来有妊之妇,多有忌服药品。如半夏、大黄、巴豆、丑牛、槟榔、大戟、芫花、甘遂、麝香、三棱、莪术、附子、经花、三七之类,称为堕胎之品。凡有始者,切不可服。今人死死记著,毫不敢易。予以为皆可服也,不必忌虑,总在看病之若何。如病果当服,半夏、大黄、附子一切药品,皆是安胎。病不当服,即参、茸、胶、桂亦能堕胎。奈世人之- 121 -不讲理何,予故为有胎者劝。凡妇人有妊三四月,即当慎言语,节饮食,戒房劳,皆是保生之道。设或有病外感,须按定六经提纲,不必问乎药品。内伤认定阳虚阴虚,亦不必问乎药品。饮食气滞,仍带推荡,亦不必问乎药品。总之,邪去则正复,即是安胎。何今人之不察病情,而只计忌服药品,此皆医方捷径,一家之私言,未明变化神而明之之道也。学者切切不可为药所惑,而酿成死亡之候。病家更要明白,医家亦不可大意。还有一等妊妇,专意堕胎,竟不能堕,从可识也。[眉批]难道不云觅些三七,麝香,一切破血之药乎。
食 气 篇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又曰:人非此火不生。此火一存,凡后天一切食物,下喉一刻,立刻煅炼。食物之真气,皆禀诸先天、先地之真气,与人身之真气,本同一气也,借食物之真气,以辅人身之真气,故人得食则生,不得食则死。所以饮食健旺之人,肌肉丰隆,精神倍加,由其盗得天地生物之真气独厚也。今人只知饮酒、食肉以养生,谁知还是天地之真气,日日在灌溉,呼吸不住在充周也。
人不能保全身内之真气,则疾病丛生。疾病者何?邪为之也。邪气之来,无论内邪外邪,皆是阻隔天地之真气,不与人身之真气相合,身即不安,故曰病。必待邪去,而天地之真气与人身之真气,仍旧贯通合一,始言无病。故曰圣出而立法垂方,祛邪为急。明人身脏腑之由来,五行分布,阴阳充周,天人一气之道,借草木之真气以胜邪。邪居在上,
- 122 -上字又作表字看。则以能制在上邪之品以攻之,邪去自然正复。推之在中,在下,在内,在外,在脏,在脏,在经,在络,药品皆有定主,内含生化之机,调燮之妙。总在学者留心讨理,明阴阳消长之变化,达顺逆吉凶之趋向。便知得天地即我身,我身即万物之身。万物、我身、天地,原本一气也。服食与服药,皆保生之要也。
一气分为六气图气寒阳太气燥明阳气暑阳少气湿阴太气火阴少气风阴厥- 123 -一气分为六气图说今以一圈分为六层,是将一元真气分为六气。六气,即六经也。气机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真气充满周身,布护一定不易。外邪入内,先季外之第一层。第一层乃太阳寒水气化出路,故畏风恶寒,法宜宣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二层。二层乃阳明所主,阳明主燥,外邪至此,化为燥邪,故恶热,法宜清凉,不可妄用温燥。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三层。三层乃少阳所主,居半表半里之间,法宜和解。治之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四层。四层乃太阴所主,太阴主湿,邪与湿合,化成湿邪,湿多成泻,故吐泻病居多,法宜温中。治这不当,邪不即去,渐至第五层。五层乃少阴所主。少阴有两法,一邪从少阴心火为病,则火症居多,法宜清润。一邪从少阴肾水为病,则阴寒为重,法宜温经散寒。治之不当,邪不即云,渐至第六层。六层乃厥阴所主。厥阴有两法,一邪从风化为病,风为阳邪,故曰热深厥深,下攻而便脓血,上攻而为喉痹,法宜养阴清热。一从阴化为病,多见爪甲青黑,腹痛,法宜回阳。
仲景分配六经,标出六经,提纲病情,为认邪之法。又立出六经主方,为治邪之法。其间随邪变化,亦难尽举。学者细读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便得步步规矩之道。兹再将六经主方,圆通活泼之妙,略言一二。庶学者不执于方,明理为要,则得矣。
- 124 -太阳用药图风为阳邪,善动,从毛窍而入。风动于中,血液不藏,毛窍疏而不实,故见自汗出,恶风。
桂枝汤圆通应用法按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仲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想仲景立法之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