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余所
治,闷痘不出,周身攒簇,细密如蚕壳,平板如蛇皮,不热即出,见点紫黑,周身细密无缝
,紫白灰色相间,蒙头、锁口、锁项、托腮,皮肉不肿,通身水泡,不起胀行浆,不化脓结
痂,见
,胃口不开,至危之时,头不能抬,足歪不正,两目天吊,项背后反等逆症,初见之时,辨
明虚实,皆可望生。易此理者,知余补前人之未及,救今人之疑难;不明此理者,妄加评论
,以余言为狂妄,而不知非狂也,知痘之本源也。不似诸家议论,出痘总是胎毒。诸书又曰
∶自汉以前无出痘者。既云胎毒,汉以前人独非父母所生。此论最为可笑。若根据古人之论,
有谓胎毒藏于脏腑,而何以未出痘以前,脏腑安然无病?有谓胎毒藏于肌肉,而何未出痘以

花。信如斯言,因惊恐跌仆,伤食感冒,触动而发,则是自不小心。伏思出花正盛时,非止
一人出花,少则一方,多则数省,莫非数省之人,同时皆不小心?此论更为无理。再见世上
种痘之医,所种之痘,无论多少,无一不顺。若是胎毒,毒必有轻重,毒重者痘必险,何以
能无一不顺?由此思之,如何胎毒二字,牢不可破,殊不知痘非胎毒,乃胞胎内血中之浊气
也。儿在母腹,始因一点真精凝结成胎,以后生长脏腑肢体,全赖母血而成,胞胎内血中浊
气,降生后仍藏荣血之中,遇天行触浊气之瘟疫,由口鼻而入气管,由气管达血管,将血中
浊气,逐之自皮肤而出,色红似花,故名天花,形圆如痘,故名曰痘。总之,受瘟疫轻,瘟
毒随花而出,出花必顺;受瘟疫重,疫毒在内逗留,不能随花而出,出花必险;受瘟疫至重
,瘟疫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血凝色必紫,血死色必黑,痘之紫黑,是其证
也。死血阻塞道路,瘟疫之毒,外不得由皮肤而出,必内攻脏腑,脏腑受毒火煎熬,随变生
各脏逆症。正对痘科书中所言某经逆痘,不知非某经逆痘也,乃某经所受之瘟毒也。痘之顺
逆,在受瘟疫之轻重。治痘之紧要,全在除瘟毒之方法。瘟毒不除,花虽少而必死。瘟毒若
除,花虽多不致伤生。痘科书中,但论治胎毒,而不知治瘟毒,纵知治瘟毒,而不知瘟毒巢
穴在血。若辨明瘟毒轻重,血之通滞,气之虚实,立救逆痘于反掌之间,此所谓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耳。



<目录>卷下

<篇名>论痘浆不是血化

属性:痘出时是红色,五六天后忽变清浆,次变白浆,次变混浆,次变黄脓,终而结痂。古人
谓痘
之变清水、白浆、混浆、黄脓乎?痘本血管内血中浊气,遇天行逐浊气之瘟疫,自口鼻而入
于气管,达于血管,将血管中浊气与血,并气管中津液,逐之自毛孔而出,所以形圆色红,
五六天后,痘中之血,仍退还血管,痘内止存浊气津液,津液清,名曰清浆。清浆为瘟毒烧
炼,稠而色白,故名白浆。白浆再炼,再稠而混,故名混浆。混浆再炼,稠如疮脓,故名黄
脓。将黄脓炼干而结痂。痘不行浆,皆因血不退还血管,血不退还血管,皆因血管内有瘟毒
烧炼,血凝阻塞血之道路,若通血管之瘀滞,何患浆之不行?



<目录>卷下

<篇名>论出痘饮水即呛

属性:出痘有四五天、七八天饮水即呛者,古人论毒火壅于咽喉,列于不治之症。总是不明咽
喉左
,名左气门、右气门。舌根有一白片,其浓如钱,名曰会厌,正盖肺管、左右气门上口。人
咽饮食,必以舌尖抵上 ,使会厌将肺管与左右气门盖严,饮食方可过肺管、左右气门,入
后之胃管。试看人吃饭,饮食将入嗓至喉,未入咽时,或忽然冷笑,气暴上冲,会厌一开,
或一粒米、一滴水,入左右气门,立刻由鼻呛出,是其证也。今瘟毒烧炼,会厌血凝,不能
盖严气门,故饮水渗入即呛。食不呛者,因微微小缝,能渗水而食不能入,故不呛。化开会
厌中瘀血,其呛立止。



<目录>卷下

<篇名>论七八天痘疮作痒

属性:痘疮作痒者,当先分明皮肤。皮是皮,肤是肤,皮肤不分,如何能明痘疮作痒之本源?
如人
津液尽归于皮之外,肤之内。痘窠之中,正气虚,不能达痘中行浆、化脓、结痂,以致瘟毒
外不得出肤,内不得入皮,毒在皮外肤里,故作痒。医家遵《素问》“诸疮痛痒,皆属于火
”之句,随用清凉之品,克伐生气,不但作痒不止,胃气转伤。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
愈瘀。血瘀,气更不能外达于皮肤。斑此时用补气破血之剂,通开血道,气直达于皮肤,未
有不一药而痒即止者。



<目录>卷下\论七八天痘疮作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