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7-医效秘传-第23页

<目录>卷之三\经论要旨<篇名>辨胎脉属性:脉动入产门者,有胎也。尺中脉滑而旺者,胎脉。左手尺脉浮洪者为男,右手尺脉沈实为女。关脉滑 者为男。左手寸口脉大为男,右手寸口脉沈细为女。足太阳膀胱洪大是男,足太阴脉洪是女。阳脉 皆为男,阴脉皆为女。阴中见阳为男,阳中见阴为女。手少阴脉动者,□子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 男,两尺俱沈实者为两女。左手脉逆为三男,右手脉顺者为三女。寸关尺大小连疾相应,是为一男 一女。脉滑而疾者,三月胎候也。但疾而不散者,五月也。关上一动一止者一月。一动二止者二月。根据 此推之,万不失一中。冲是阳明胃脉联系,脉来滑疾者,孕及九旬,尺脉沈细而滑或离经,夜中觉 痛,日中则生矣。
<目录>卷之三\经论要旨<篇名>伤寒不治症属性:大发热,汗出不止如贯珠,此本气衰者,不治。爪甲青为阳气衰者,不治。循衣摸床,喘而不休,卫气绝 者,不治。声如鼻鼾,肺绝者,不治。身体如僵,正气脱也。喘而不休邪气胜也。汗出如油,喘而不休,水浆 不下,形体不仁,午静乍乱者,此为命绝也,不治。汗出发润,喘而不休者,此为肺绝也。阳反独留,形体 如烟熏,直视摇头者,此心绝也。唇吻反青,四肢?习汗出者,此肝绝也。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脾 绝也。溲便失遗狂言,目反直视者,此肾绝也。皆不治也。
医书、生死书也,最忌迂而不切,晦而不明,以滋学者之惑,而伤寒一书尤甚。吾师因由博反约,采取前贤往 论,集成二卷,复讲明阴阳升降之理,切脉审症之要,为一卷,名曰医效秘传。书仅盈寸,而旨趣无穷,此吾师 不得已成此概明且切之书,以使学者触眼即豁,不致低徊沈索,亦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之意也。然读是书 者,不得因其触眼即豁而低徊沈索,又大非吾师继往开来之深意矣。干降七年五月望日门人陆得楩 禹川百拜敬识 附诸方 桂枝汤 桂 枝 芍 药 甘 草 生 姜 大 枣 麻黄汤 麻 黄 桂 枝 杏 仁 甘 草 桂麻各半汤 即桂枝汤合麻黄汤。
麻桂饮 官 桂 当 归 炙甘草 麻 黄 陈 皮 五苓散 猪 苓 茯 苓 苓 术 泽 泻 桂 葛根汤 葛 根 麻 黄 生 姜 桂 枝 芍 药 甘 草 大 枣 桂枝加葛根汤 即前方除麻黄。
柴葛解肌汤 柴 胡 葛 根 羌 活 白 芷 黄 苓 芍 药 桔 梗 甘 草 加姜、枣、石膏煎。
小柴胡汤 柴 胡 黄 苓 人 参 甘 草 生 姜 半 夏 大 枣 大柴胡汤 柴 胡 半 夏 黄 苓 芍 药 生 姜 大 枣 枳 实 大 黄 理中汤 白 术 干 姜 甘 草 人 参 附子理中汤 即前方 如附子。加枳实、茯苓,蜜丸,即枳实理中丸。
猪苓汤 猪 苓 茯 苓 阿 胶 滑 石 泽 泻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 黄 附 子 细 辛 麻黄附子甘草汤 即前方去细辛,加甘草。
大承气汤 大 黄 芒 硝 厚 朴 枳 实 小承气汤 大 黄 厚 朴 枳 实 调胃承气汤 大 黄 芒 硝 甘 草 干姜附子汤 干 姜 附 子 四逆汤 附 子 干 姜 甘 草 冷服。
四逆加人参汤 即前方加人参。
大青龙汤 麻 黄 甘 草 桂 枝 杏 仁 石 膏 生 姜 大 枣 小青龙汤 麻 黄 桂 枝 芍 药 细 辛 甘 草 干 姜 半 夏 五味子 九味羌活汤 羌 活 防 风 苍 术 细 辛 川 芎 白 芷 生 地 黄 苓 甘 草 加生姜、葱白煎。
白虎汤 石 膏 知 母 甘 草 粳 米 人参白虎汤 即前方加人参。
补中益气汤 黄 耆 人 参 甘 草 白 术 陈 皮 当 归 升 麻 柴 胡 生 姜 大 枣 升麻葛根汤 升 麻 葛 根 芍 药 甘 草 加姜煎。
化斑汤 即白虎汤除粳米,加人参。
当归补血汤 黄 耆 当 归 空心腹。
?豉汤 肥?子 香 豉 升麻汤 升 麻 苍 术 麦 冬 麻 黄 黄 苓 大 青 石 膏 淡竹叶 消风百解散 荆 芥 白 芷 陈 皮 麻 黄 苍 术 甘 草 用葱白、生姜煎。
人中黄丸 大 黄 人中黄 苍 术 桔 梗 滑 石 人 参 黄 连 黄 苓 防 风 香 附 神麴为丸。
清热解毒汤 黄 黄 黄 苓 芍 药 生 地 人 参 石 膏 羌 活 知 母 甘 草 升 麻 葛 根 生 姜 瓜蒂散 甜瓜蒂 赤小豆 稀涎散 皂 角 白 矾 回阳救急汤 附 子 干 姜 肉 桂 人 参 白 术 茯 苓 半 夏 陈 皮 甘 草 五味子 加姜煎。入麝三厘调服。
阳毒升麻汤 升 麻 甘 草 犀 角 射 干 黄 苓 人 参 阴毒甘草汤 升 麻 鳖 甲 当 归 甘 草 消食丸 砂 仁 陈 皮 三 棱 蓬 术 神 麴 麦 芽 香 附 麴和丸。
芍药甘草附子汤 即四逆汤去干姜,加芍药。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附 子 甘 草 白 术 生 姜 大 枣 甘草附子汤 甘 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