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服药有黄精,忌食梅。
《枕中方》云∶凡服药物,不欲食蒜、石榴、猪肝,房室都绝之为上,服神药物勿向北方,又云∶凡服食,忌血味,使三尸不去。
《千金方》云∶凡饵药之人不可服鹿肉,服药必不得力。所以然者,鹿恒食解毒之草,是故能制散诸药也。
又云∶凡服药,皆断生、冷、酢、滑、猪、鸡、鱼、油、面、蒜。其大补丸慎陈臭。
又云∶服药有柏子,忌食面、五肉、鱼、菜。
《慧日寺药方》云∶服桂勿食鲤鱼,害人。(今按∶《养生要集》云,葱桂不可今食,伤人)《马琬食经》云∶服杏仁忌食猪肉,杀人。
《药像》云∶服槐实,忌猪肉。
服药中毒方第五
《葛氏方》治服药过剂及中毒,多烦闷欲死方∶刮东壁土,少少以水三升饮之。
又方∶捣蓝青,绞取汁,服数升。无蓝者,立浣新青布,若绀缥,取汁饮之。
又方∶烧犀角,末之,服方寸匕。
又方∶捣荷根,取汁饮一二升。夏用叶。
又方∶服药失度、腹中苦烦者方∶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捣干者,水服五合,亦可煮之。
又方∶釜月下黄土末,服方寸匕。
又云∶服药吐不止者方∶取猪膏,大如指长三寸者,煮令热,尽吞之。
又方∶饮新汲冷水一升即止。
又云∶若药中有巴豆下利不止者方∶末干姜、黄连,服方寸匕。
又方∶煮豉服一升。
又云∶诸药各有相解,然虽常储,今但取一种而兼解众毒,求之易得者。取甘草,咀,浓又方∶煮桂,多饮其汁,并多食葱叶中涕也。
又方∶煮大豆,令浓,多饮其汁。无豆者,豉亦可用。
凡煮此诸药,饮其汁以解毒。虽危急亦不可热饮之。诸毒得热皆更甚,宜扬令小冷也。
《集验方》治服药过剂烦闷方∶研粳米,取汁五升服之。
《医门方》云∶若方中有大黄、芒硝、槟榔仁等利不止者,冷粥及冷冻饮料吃半升即止。又有巴饮投《本草经》云服药过剂闷乱者方∶吞鸡子黄,又蓝汁,又水和胡粉,又土浆,又荷汁,又粳米沉汁,又豉汁,又干姜,黄连又云∶百药毒,用甘草、荠(齐礼反)(泥礼反)、大小豆汁、蓝汁及实皆解之。今按∶《马射冈毒∶用蓝汁、大小豆汁、竹沥、大麻子汁、藕、艾汁并解之。
野葛毒∶用鸡子汁、葛根汁、甘草汁、鸭头、热血、温猪膏并解之。
斑苗芫青毒∶用猪膏、大豆汁、戎盐、蓝汁及盐汤煮猪肠及巴豆并解之。
野狼毒毒∶用蓝汁、白蔹及盐汁、木占斯并解之。
踯躅毒∶用栀子汁解之。
巴豆毒∶煮黄连汁、大豆汁、生藿汁、菖蒲屑汁、煮寒水石汁并解之。(今按∶《拾遗》云藜芦毒∶用雄黄屑煮葱汁,温汤并解之。
雄黄毒∶用防己解之。
蜀椒毒∶用葵子汁煮桂汁、豉汁、人尿及冷水及食土,食蒜鸡毛烧咽并解之。(今按∶《葛半夏毒∶用生姜汁及煮干姜汁并解之。
石毒∶用大豆汁、白鹅膏并解之。
芫花毒∶用防风、防己、甘草、桂汁并解之。
乌头、天雄、附子毒∶用大豆汁、远志、防风、枣肌(肥)、饴糖并解之。
大戟毒∶用菖蒲汁解之。
桔梗毒∶用粥解之。
杏仁毒∶用蓝子汁解之。
诸菌毒∶堀地作坎,以水沃中,搅令浊,俄顷饮之,名地浆。
防葵毒∶用葵根汁解之。(苏敬云∶防葵,按《本经》∶无毒。试用亦无毒。今用葵根汁解莨菪毒∶用荠、甘草、升麻、犀角、蟹并解之。
马刀毒∶用清水解之。
野芋毒∶用土浆及粪汁并解之。
鸡子毒∶用淳酢解之。
铁毒∶用磁石解之。
金毒∶服水银数两即出。又鸭血及鸡子汁;又水淋鸡矢汁并解。(今按∶《葛氏方》云∶取石药中毒∶白鸡矢解之。人参汁亦佳。
合药料理法第六
《千金方》云∶凡捣药法,烧香,洒扫,洁净,勿得杂语,当使童子捣之。务令细熟,杵数菩相日造。所求皆得。攘灾减恶,病者得瘥,死者更生。
凡合肾气,署预及诸大五虫,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时勿令妇女、小儿、产妇在禁等诸难捣之药,费人功力作者,悉盗弃之。又为尘埃秽气,皆入药中罗筛,粗恶随风飘扬,众口反加凡百药皆不欲数数晒曝,多见风日,气力即薄歇无用,宜熟知之。诸药未即用者,候天晴时中风。虽经年亦如新也。其丸散以瓷器贮,蜡封之勿泄,则三十年不坏。诸杏仁及子等药瓦器贮则凡贮药法,皆去地四尺,则土湿之气不中之。
凡药冶择熬炮讫,然后称之,以依方。不得生称。
凡药治,凡诸果子仁皆去尖头赤皮,双仁仍切之。
凡茯苓、夕药须白者,泻药唯赤者。
凡石斛皆以硬推打,令碎,乃入臼;不尔,捣,不可熟。牛膝、石斛等入汤,擘碎用之。
凡渍凡枳壳、浓朴、甘草、桂、黄柏诸木皮及诸毛、羽、贝、齿、牙、蹄、甲、龟、鳖、鲭、鲤凡诸汤用酒者,皆临熟下。凡汤中用麝香、犀角、鹿茸、羊角、牛黄、蒲黄、丹沙者,汤熟凡生麦门冬、生姜,入汤皆切,三捣三绞,取汁,汤成去滓,纳煮五六沸,依如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