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6-医心方-第159页

多疮。
又云∶勿不得食鱼头,胎损。
又云∶食鲤脍,令儿多疮。
又云∶勿食生姜,令子盈指。
又云∶勿食干姜、桂、甘草,令胎消,胎不安。
又云∶勿饮冰浆,令胎不生。
又云∶勿食杏仁及热饴,破损伤子。
又云∶勿以炙雀并大豆酱食,令胞漏,使儿多。
又云∶勿饮酒,多食雀肉,使子心淫精乱。
又云∶勿食雀肉,令儿多所欲。
又云∶勿食雀肉并雀脑,令人雀盲。
又云∶勿食雀并梨子,令子短舌。
又云∶麋并梅、李实,食之,使人清盲。
《崔禹锡食经》云∶妊身不可食鸠,其子门肥充,病于产难故也。
《朱思简食经》云∶勿食猪肉,令子喑哑无声。
又云∶饮酒醉,令儿癫痫。
《本草食禁》云∶妊身食鸡肉并糯米,使子腹中多虫。
《产经》云∶女人胎妊时,多食咸,胎闭塞。
妊身多食苦,胎乃动。
妊身多食甘,胎骨不相着。
妊身多食酸,胎肌肉不成。
妊身多食辛,胎精魂不守。
今按∶妊妇不可服药八十二种,其名目在《产经》。
治妊妇恶阻(侧吕反,病)方第四
《病源论》云∶恶阻病者,心中愦愦,头重眼眩,四肢沉重;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酸果实,多卧少起,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乃至三四月日以上,大剧者,吐逆不能自胜举也。此由妇人本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兼当风取冷太过,心下有痰水,挟之而有娠也,经血既闭,水渍(溃)于脏,脏气不宣,故心烦愤,气逆则呕吐也。血脉不通,经络痞涩,则四肢沉重,挟风则头痛眩。故欲有胎,而病恶阻,所谓欲有胎者,其人月水尚来。
而颜色肌肤如常,但苦沉重愦闷,不用食饮,不知患所在,脉理顺时平和,则是欲有胎也。
如此经二月,日后便觉不通,则结胎也。
《产经》云∶半夏茯苓汤治妊身阻病,心中愤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方∶半夏(五两)生姜(五两)茯苓(三两)旋复花(一两)橘皮(二两)细辛(二两)芎人参(二两)夕药(二两)干地黄(三两)泽泻(二两)甘草(二两)凡十二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病阻积日月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除橘皮、细辛,用前胡、知母,各二两。若变冷下者,除干地黄,用桂肉二两。若食少,胃中虚生热,大行闭塞,小行赤少者,宜加大黄三两,除地黄,加黄芩一两,余药依方服一剂,得下后消息者气力冷热更增,损方调定,即服一剂,阳便急将茯苓丸,令得能食,便强健也。(《短剧方》同之。)《短剧方》云∶茯苓丸治妊身阻病,患心中烦闷,头重眩目,憎闻饭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痿热。不自胜持,服之即效。要先服半夏茯苓汤两剂,后将茯苓丸也。
茯苓(一两)人参(二两)桂肉(二两)干姜(二两)半夏(二两)橘皮(一两)白术(二两)枳实(二两)葛根屑(一两)甘草(二两)凡十物,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二十丸,渐至三十丸,日三。《产经》同之。
《集验方》云∶治妊身二三月,恶阻呕吐不下食方∶青竹茹(三两)生姜(四两)半夏(五两)茯苓(四两)橘皮(三两)凡五物,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云∶治妊身呕吐不下食,橘皮汤方∶橘皮(三两)竹茹(三两)人参(三两)术(三两)生姜(四两)浓朴(二两)凡六物,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僧深方》云∶治妇人妊身恶阻,酢,心胸中冷,腹痛不能饮食,辄吐青黄汁方。用∶人参干姜半夏凡三物,分等,冶下,以地黄汁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今按∶《极要方》云∶各八分,稍加至十丸。《产经》云∶人参丸神良。
《医门方》云∶凡妊娠阻病恶食,以所思食任意食,必愈。(今检∶《延龄图》云∶令子聪明贤善端正也。)
治妊妇养胎方第五
《僧深方》云∶养胎易生丹参膏方∶丹参(四两)人参(二分,一方二两)当归(四分)芎(二两)蜀椒(二两)白术(二两)猪膏(一斤)凡六物,切,以真苦酒渍之,夏天二三日,于微火上煎,当着底绞之,手不得离,三上三下。药成,绞去滓,以温酒服如枣核,日三。稍增可加。若有伤,动见血,服如鸡子黄者,昼夜六七服之,神良。妊身七月便可服,至坐卧忽生不觉。又治生后余腹痛也。(今检∶《产经》云∶丹参一斤,当归四两,芎八两,白术四两,蜀椒四两,脂肪四斤。云云)《千金方》云∶安胎鱼法∶鲤鱼二斤,生者去鳞脏,粳米一斤,石相和作,少着盐,勿着豉酢,啖之,日别三过,食之满十个月。
又方∶取鲤鱼长一尺者,水自没纳盐煮饮之。
《本草拾遗》云∶鲤鱼肉主安胎动怀妊身肿煮为汤食。
治妊妇闷冒方第六
《短剧方》云∶妊身忽闷冒不识人,须臾醒,醒复发,亦仍不醒者,名为痉病。亦号子痫也,亦号冒也。治之方∶急作淡竹沥汁与之。无淡竹者,桂竹亦善,复宜服治痉冒葛根汤。
《集验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