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6-医心方-第150页

便令人扶曳行,便得食,食竟复劳,行半日许便愈。此药失节度,所为似中恶。解之方∶黄连大黄黄芩(各二两)豉(一升)栀子仁(十四枚)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去滓,纳豉,更煮取三升,三服。近有用此汤即得力也。
治服石发黄方第二十五
《病源论》云∶饮酒内热,因服石,石热又热,热搏脾胃,脾胃主土,其色黄而候于肌肉,积热蕴结,发于肌肤,故成黄。
《录验方》治散发或黄发热毒,胸中热气烦闷。胡叶汤方∶胡叶(一把,切)凡一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一剂便愈,亦治通息发黄,终日用水,不得息者,浓煮大茎叶,适寒温,自洗渍尤良。
《新录方》治发黄者,捣苍耳,取汁,服一升,日一。(今按∶服紫雪红雪等可下去积热。)
治服石呕(乌后反)逆方第二十六
《病源论》云∶将适失宜,脾胃虚弱者,石热结滞,乘于脾胃,致令脾胃气不和,不胜于谷,故气逆而呕,谓之呕逆也。
秦承祖云∶芒硝丸,治散患积热逆呕方∶芒硝(三两)大黄(三两)杏仁(三两)凡三物,各别捣冶,先末大黄,芒硝下筛,后捣杏仁子,令如膏,乃合三物以蜜丸,服如梧子二丸,日二,多少随意消息之。
《短剧方》云∶解散发,振动烦闷呕逆,人参汤方,法议道人所增损方用如此∶人参(二两)甘草(二两)术(二两)黄芩(一两)栝蒌(二两)凡五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服石咳嗽方第二十七
曹歙论云∶咳逆咽痛,鼻中窒塞,清涕出,本皆是中冷之常候也,而散热亦有此诸患冷咳者,得温是其宜也。若是热咳者,得酒于理,当瘥和也。欲分别之者,饮冷转剧,剧者果是冷咳也。饮冷觉佳者,果是药热咳也。
皇甫谧云∶或咳逆,咽中伤,清血出,坐卧温故也,或食温故也。饮冷水,冷石熨咽外。
(今按∶《红雪方》云∶疗一切丹石发热,上气咳嗽等,病者并和水服之。)秦承祖云∶疗散咳嗽胆呕,胸中冷,先服散,散盛不得服热药杏仁煎方∶杏子中仁(三十枚)白蜜(六合)紫菀(一两)干姜(一两)牛脂(一升)凡五物,冶合下筛,和以蜜,微火煎,令可丸,丸如梧子,服一丸,日三,老小甚佳。
治服石上气方第二十八
《病源论》云∶服散将适失所,取温大过,热搏营卫而气逆上,其状胸满短气是也。
《僧深方》竹叶汤治散发上气方∶生竹叶(二两)甘草(一两)黄芩(一两)大黄(一两)栀子(十枚)茯苓(一两)干地黄(六分)凡七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一合,服七合,日三。
治服石痰方第二十九
《病源论》云∶服散而饮过度,将适失宜,衣浓食温,则饮结成痰。其状痰多则胸膈否满,头眩痛癖结则心胁弦急是也。
皇甫谧云∶恶食如臭物,坐温衣作也。当急下之。若不下,万救终不瘥也。薛公曰∶以三黄汤下之。
《僧深方》服散家痰闷,胸心下有阻痰客热者。吐之方∶甘草(五两)以酒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欲吐者,便快荡去。
《短剧方》云∶白薇汤治寒食药发,胸中澹酢,干呕烦方∶白薇(二两)半夏(二两,洗)干姜(一两)甘草(半两)凡四物,以酢五升,煮取三升,分服五合。夫酢酒能令石朽烂。
治服石不能食方第三十
张仲景云∶半夏汤治散发,干呕不食饮方∶半夏(八两,洗,炮)生姜(十两)桂心(三两)橘皮(三两)上四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一日令尽。
治服石酒热方第三十一
《短剧方》∶治酒热发热法∶积饮酒石热,因盛数散行经络中,使气力强,肾家有热,欲为劳事,劳事多使肾虚,则热盛。热盛心下满,口焦燥欲饮,饮随呕吐,不安饮食也。宜饮葛根汤,安谷神,除热止吐渴也。
治服石淋小便难方第三十二
皇甫谧云∶或淋不得小便,坐久坐下温及骑马鞍中热,热入膀胱故也。大冷食以冷水洗少腹,以冷石熨,一日即止。
《僧深方》治散发小便难。其状如淋方∶葵子(五合)凡一物,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一服昼,须臾便利也。
《录验方》云∶解散闭闷结,小便不通如淋方∶大黄(一两)麻子仁(半斤)夕药(一两)茯苓(二两)黄芩(一两)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再服。(《短剧方》同之。)《广利方》云∶石气头痛、烦热、口干、小便赤少方∶露蜂房(十二分,炙)上,以水二大升,煎取八大合,分温二服。当利小便,诸恶石毒随小便出。
治服石小便不通方第三十三
《病源论》云∶夫服散石者,石热归于肾而内生热,热结小肠,胞(被交反)内否涩,故小便不通也。
《短剧方》云∶解散小便不通神良方∶桑螵蛸(三十枚)黄芩(一两)凡二物,以水一升,煮取四合,顿服之。
《录验方》云∶解散利小便致良葵子汤方∶三岁葵子(一升)上一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冷暖随意,顿食饮。不能稍服。一方加滑石三两。
治服石小便稠数方第三十四
皇甫谧云∶或小便稠数,坐热食及啖诸含热物饼黍之故也,以冷水洗少腹自止。不瘥者,冷水浸阴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