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阳陵泉穴,其穴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尖骨前筋骨间。
  [2]主治两膝肿痛,及冷痹不仁,半身不遂,腰背重痛,起坐艰难,
   面目浮肿,胸中胀满,两足疼痛难移,起坐不能支持等证。
  [3]针六分,留十呼,灸七壮(图一二三)。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通里穴歌

属性:条文: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及怔仲,实则四肢重,
头腮面颊红,声平仍数欠,喉痹气难通,虚则不能食,暴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注:[1]通里穴,其穴在腕侧后一寸陷中。
  [2]主治声□,心烦极甚,怔仲不宁,四肢重痛,头□面颊红肿,倦言,
   数欠,喉咽疼痛,气息不通,虚损不思食,暴面无润泽。
  [3]针三分,灸三壮(图一二四)。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列缺穴歌

属性:条文: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上壅,
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能瘥。
注:[1]列缺穴,其穴在腕后侧上一寸五分,两手交叉,当食指末筋骨罅中。
  [2]主治偏风头痛,偏身风痹麻木,痰壅气堵,口噤不开等证。
  [3]针二分,留三呼,灸三壮(图一二五)。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四季针灸坐向歌

属性:条文:
四季针灸坐向理,宜从四季顺自然,东南西北四维向,以迎生气本乎天。
注:[1]针灸坐向,避忌之理,『医学入门』:「春坐东向西,夏坐南向北,
   秋坐西向东,冬坐北中向南」。
  [2]皆背四季生气之向,不可为法。
  [3]宜从春向东,夏向南,秋向西,冬向北,四土旺月向四维,
   以迎生气,本乎天理,顺其自然为是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灸法点穴用火歌

属性:条文:
点穴坐卧立直正,炷用蕲艾火珠良,灸病古忌入木火,今时通行一炷香。
注:[1]凡灸法,坐点穴则坐灸,卧点穴则卧灸,立点穴则立灸。
  [2]须四体平直,令倾侧,若倾侧穴即不正。
  [3]其炷所用之艾,必用蕲艾,艾令干燥,入臼捣去净尘屑,作炷坚实,
   置穴上,用葱涎粘固。
  [4]上古用火珠映日取火点之,忌松、柏、枳、橘、榆、束、桑、竹,
   八木之火;今时惟用香火灼艾,亦通行简便之法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灸法早晚次序歌

属性:条文:
灸法温暖宜于午,上下阳阴先后分,脉数新愈不宜灸,欲灸三里过三旬。
注:[1]凡灸百病,原为温暖经络,宜在午时阳盛之时,火气易行,
   必分上下先后:上下经皆灸者,先灸上,后灸下;
   阴阳经皆灸者,先灸阳,后灸阴。
  [2]若脉数有热,新愈气虚,俱不宜灸,恐伤气血。
  [3]但人有病,欲灸足三里者,须三十年以上,方许灸之,
   恐年少盛伤目。
  [4]故凡灸头,必灸足三里者,以三里能下火气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灸法大小多少歌

属性:条文:
头骨手足皮薄瘦,巨阙鸠尾小少宜,背腹脐下皮肉厚,大多方能起痼疾。
注:[1]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
  [2]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
   或隔日灸之,其炷宜小,壮数宜少。
  [3]百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壮,艾炷如小麦,
   恐火气伤心也。
  [4]背腹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
   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

<篇名>灸法调养歌

属性:条文:
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过极慎起居,生冷醇酒诸厚味,惟茹蔬淡适其宜。
注:[1]凡灸后,须谨避风寒,慎其起居,养其气血,其喜、怒、忧、思、
   悲、恐、惊不可过极,和其情志,及禁食一切生冷醇酒厚味等物,
   即食蔬淡,亦当适宜,不可过度,以适养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