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595页

于足太阳膀胱经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门穴也。
  [2]从金门穴行于足少阳胆经之足外踝上七寸,阳交穴也。
  [3]又与手足太阳及跷脉,会于肩后大骨下胛上廉,臑俞穴也。
  [4]又与手足少阳会于缺盆中上毖骨际,天□穴也。
  [5]又会于肩上陷中,肩井穴也。
  [6]从肩井穴上头,与足少阳会于眉上一寸,阳白穴也。
  [7]从阳白穴上行于目上,直入发际,本神、临泣穴也。
  [8]从临泣穴上行二寸,正营穴也。
  [9]从正营穴循行枕骨下,脑空穴也。
  [10]从脑空穴下行,至耳后大筋外廉,风池穴也。
  [11]又与督脉会于项后风府、□门穴,此阳维脉气所发也(图八十七)。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阴维脉行歌属性:条文: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上行穴筑宾,循腹至乳上结喉,维络诸阴会于任。
注:[1]阴维之脉,起于足少阴经内踝上行筑宾之穴,循腹至乳上结喉,
   至廉泉穴,维络诸阴,会于任脉也(图八十八)。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阴维脉穴歌属性:条文:
阴维之穴起筑宾,府舍大横腹哀循,期门天突廉舌本,此是阴维脉维阴。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阴维脉分寸歌属性:条文:
阴维脉起足少阴,内踝之后寻筑宾,少腹之下称府舍,大横平脐是穴名,
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门直乳二肋缝,天突结喉下一寸 注:[1]阴维起于诸阴之交者,谓起于足少阴肾经之足内踝后,上□分中,
   名曰筑宾穴也。
  [2]与足太阴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
  [3]又平脐去中行三寸半,大横穴也。
  [4]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缝之下二寸,腹哀穴也。
  [5]又与足厥阴交于乳下二肋端缝,期门穴也。
  [6]又与任脉交于结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
  [7]从天突穴上行,在颔下结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
   此阴维脉气所发也(见图八十九)。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1属性:条文:
百会主治卒中风,兼治癫痫儿病惊,大肠下气脱肛病,提补诸阳气上升。
注:[1]百会穴,提补阳气上升。
  [2]主治大人中风,痰火癫□,小儿急慢惊风,大肠下气,脱肛等证。
  [3]针二分,灸五壮。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2属性:条文:
神庭主灸羊□风,目眩头痛灸脑空,翳风专利耳聋病,兼刺瘰□项下生。
注:[1]神庭穴,主治风□,羊癫。灸三壮,禁针刺。
  [2]脑空穴,主治偏正头疼,目眩。刺四分,灸五壮。
  [3]翳风穴,主治耳聋及□。『针经』云:先将铜钱约二十文,
   令患者咬之,寻取穴中。针三分,禁灸。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3属性:条文:
上星通天主鼻渊,瘜肉痔塞灸能痊,兼治头风目诸疾,炷如小麦灼相安。
注:[1]上星、通天二穴,主治鼻渊,鼻塞,瘜肉,鼻痔。
  [2]左鼻灸右,右鼻灸左,左右鼻俱病者,左右俱灸,
   灸后鼻中当去一块,形如朽骨状,其病自愈,兼治头风目疾等证也。
  [3]上星穴宜刺三分,留六呼,灸五壮。一云宜三棱针出血,
   以泻诸阳之热气。
  [4]通天穴宜刺三分,留七呼,灸三壮,其壮如小麦大始相宜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4属性:条文:
□门风府只宜刺,中风舌缓不能言,颈项强急及瘛瘲,头风百病与伤寒。
注:[1]□门、风府二穴,主治中风舌缓,暴瘖不语,伤风伤寒,头痛项急不    得回顾及抽搐等病。
  [2]□门穴针二分,不可深入,禁灸。
  [3]风府穴针三分,留三呼,禁灸。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5属性:条文:
头维主刺头风疼,目痛如脱泪不明,禁灸随皮三分刺,兼刺攒竹更有功。
注:[1]头维、攒竹二穴,主治头风疼痛如破,目痛如脱,泪出不明。
  [2]头维穴随皮针三分,禁灸。
  [3]攒竹穴刺一分,留六呼,禁灸。
  [4]随皮者,针入即眠,针随皮刺去也。
% <目录>外科卷下\骨度尺寸<篇名>头部主病针灸要穴歌06属性:条文:
率谷酒伤吐痰眩,风池主治肺中寒,兼治偏正头疼痛,颊车落颊风自痊。
注:[1]率谷穴,主治伤酒呕吐痰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