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526页

乌(汤泡去皮,各三钱五分)
 共研细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酒多更妙。紫参 、不灰木,虽无亦可。
【方歌】换肌散治大风疮,毒攻眉脱坏鼻梁,乌梢白花蛇蚓细,
鳖芷天麻芍蔓当,威灵荆菊不灰木,紫苦沙参何首菖,
木贼天冬芎蒺草,胡麻苍术草乌强。
又方:补气泻荣汤 组成:连翘(去心) 升麻(各六分)
桔梗(五分) 黄芩 生地(各四分) 黄连 蚯蚓(酒炒,去土) 当归 黄耆 苏木 全蝎(各三分) 人参 白豆蔻(各二分) 甘草(生,一分)
 水二钟,酒一钟,煎至一钟,去渣;又用胡桐泪一 分,水蛭、虻虫各三个(炒),麝香五厘,桃仁三个研 泥,共为细末,入药汤内,煎至七分,饭后服之。
【方歌】补气泻荣疠虚宜,芩连参桔蚓归耆,苏地升蝎翘蔻草,
桐泪蛭虻麝桃泥。
又方:何首乌酒 组成:何首乌(四两) 当归身 当归尾 穿山甲(炙)
生地黄 熟地黄 虾蟆(各一两) 侧柏叶 松针 五加皮 川乌(汤泡,去皮)
草乌(汤泡,去皮,各四钱)
将药入夏布袋内,扎口;用黄酒二十斤,同药袋入 坛内封固,重汤煮三炷香,埋窨七日。开坛口取酒,时 饮之令醺醺然,作汗,避风。
【方歌】何首乌酒大风疾,归甲松针生熟地,侧蟆五加川草乌,
酒煮滋荣毒自息。
又方:万灵丹(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下\发无定处<篇名>杨梅疮属性:【方歌】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精化淫欲气传染,
气宜发汗精下痊。
【注】此证一名广疮,因其毒出自岭南;一名时疮,以时气乖 变,邪气凑袭之故;一名棉花疮,因其缠绵不已也;一 名翻花杨梅,因窠粒破烂,肉反突于外,如黄蜡色;一 名天泡疮,因其夹湿而生白疱也。有形如赤豆,嵌于肉 内,坚硬如针,名杨梅痘;有形如风疹作痒,名杨梅疹 ;先起红晕,后发斑点者,名杨梅斑;色红作痒,其圈 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因食秽毒之物,入大肠而发,名 杨梅圈。其名形虽异,总不出气化、精化二因。但气化 传染者轻,精化欲染者重。气化者,或遇生此疮之人,
鼻闻其气,或误食不洁之物,或登圊受梅毒不洁之气,
脾、肺受毒,故先从上部见之,皮肤作痒,筋骨微疼,
其形小而且干也。精化者,由交媾不洁,精泄时,毒气 乘肝、肾之虚而入于里,此为欲染,先从下部见之,筋 骨多痛,或小水涩淋,疮形大而且坚。气化者毒在表,
未经入里,稍有萌动,宜急服透骨搜风散;元气实者,
杨梅一剂散汗之。精化者毒在里,深伏骨髓,未透肌肤 ,宜服九龙丹,通利大、小二便,以泻骨中之毒,甚者 二服,降下毒物,以土深压之。行泻之后,体实者,升 麻解毒汤;体虚者,归灵内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疮色 淡白,内毒已解,再用金蟾脱壳酒一料扫余毒,以绝其 源。
如梅毒初发,服表药时,恐上攻头面,宜豫服护面散;
或疮势已发于面,愈后斑痕不退,宜翠云散点之,以灭 痕迹。若梅疮溃烂时,脓秽浸淫成片而痛者,以鹅黄散 撒之。又翻花杨梅,亦以本方加雄黄末,香油调敷之。
外有护从丸,于发疮时,令侍从人服之,可免传染。梅 疮初起,头不痛,筋骨不疼,小水通利,疮形碎小色鲜 ,头面稀少,口角无疮,胸背稠密,谷道清楚者为顺;
若先发下疳,次生便毒、鱼口,便觉筋骨疼痛,而梅疮 随发,色紫坚硬,手足多生,形如汤泼起疱者为险。总 之始终调治得法,轻者半年,重者一载,始得全愈。若 患者不遵正法医治,欲求速效,强服轻粉、水银、白粉 霜劫药等类,妄用熏、擦、哈、吸等法,以致毒含藏骨 髓,复为倒发结毒,轻则累及妻子,甚则腐烂损形,不 可不慎。
方剂:透骨搜风散' 组成:透骨草(白花者,阴干) 生脂麻 羌活 独活 小黑豆 紫葡萄 槐子 白糖 六安茶 核桃肉(各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红枣肉三枚,水三钟,煎一钟;露一宿 ,空心热服,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透骨搜风散梅毒,筋骨微疼痒皮肤,脂麻羌独豆葡萄,
槐子糖茶核桃肉。
又方:杨梅一剂散 组成:麻黄(蜜炙,一两) 威灵仙(八钱)
大黄(七钱) 羌活 白芷 皂刺 金银花 穿山甲(炙,研)
蝉蜕(各五钱) 防风(三钱)
山羊肉一斤,河水煮熟,取清汤二碗,用黄酒一碗 ,将药煎至一碗,令患者空心将羊肉淡食令饱,随后服 药,盖被出汗,避风。
【方歌】杨梅一剂元气壮,上部生毒气化疮,麻黄羌芷威灵刺,
银花风甲蝉大黄。
又方:升麻解毒汤 组成:升麻 皂刺(各四钱)
土茯苓(一斤)
水八碗,煎四碗,作四次,一日服尽。每次炖热,
加香油三茶匙和匀,量病上、下,食前后服之。
如疮生顶上加白芷。咽内加桔梗,胸腹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