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用清热之药。内脓不出,
瘀肉堵塞疮口者,用刀开割之,软漫无脓,不腐溃者,
阳虚也。助以温补之剂以生其阳。溃后新肉生迟,如冻
色者,肉冷肌寒也,宜倍加温热之药。如大汗不止者,
亡阳也。宜用桂枝附子等药。自汗肢厥者,宜用四逆汤
。若溃后肌肉消瘦,脓水清稀,面色黄白者,脾虚也;
不寐发热者,虚火上炎也;疮口懈大者,气陷不固也;
食少作渴,大便溏者,脾虚热也,俱宜服清补助脾之药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痈疽针法歌

属性:【方歌】取脓除用铍针,轻重疾徐在一心,皮薄针深伤好肉,
肉厚针浅毒犹存。肿高且软针四五,坚肿宜针六七分,
肿平肉色全不变,此证当针寸许深。背腹肋胁生毒患,
扁针斜入始全身,欲大开口针斜出,小开直出法须遵。
气虚先补针宜后,脓出证退效如神,用在十日半月后,
使毒外出不伤人。又有不宜用针处,瘿瘤冬月与骨筋。
【注】经云痈气之者,当以针开除去之。又云:铍针末如锋
锐,以取大脓。故曰取脓除用铍针也。其轻重疾徐,
自有一定,在人心度量用之,不可乱施。盖皮薄针深,
反伤好肉,肉厚针浅,毒又难出。大抵肿高而软者在肌
肉,针四五分;肿下而坚者在筋脉,针六七分;肿平肉
色不变者,附于骨也,宜针寸许;若毒生背腹肋胁等处
,宜偏针斜入,以防透膜。针既透脓,视疮口必有脓意
如珠,斯时欲大开口,则将针斜出;欲小开口,则将针
直出。所谓逆而夺之,顺而取之也。随以棉纸捻蘸元珠
膏度之,使脓会齐,二、三时将拈取出,疮口贴太乙膏
,四围敷乌龙骨。元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脓一出则
诸证悉退。再者,用针自有其时,不可太早,亦不可太
迟,如十日之间,疮尚坚硬,用铍针当项点破。半月后
不作脓腐者,用铍针品字样,三孔开之,不问深浅,以
知痛为住,随用药筒拔法拔之。又有不宜针者,如瘿瘤
、结核之类,肚脐骨节近筋之处,及冬月闭藏之时,皆
在所禁也。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痈疽砭法歌

属性:【方歌】痈疽肿赤走不定,赤游丹毒红丝疔,时毒瘀血壅盛证,
砭石治法最宜行。只须刺皮无伤肉,磁锋对患最宜轻,
毒血遇刺皆出尽,肿消红散有奇功。
【注】凡痈疽红肿色赤,游走不定,及赤游丹毒,红丝疔走散
,时毒瘀血壅盛等证,皆宜行砭石之法。然忌其太深,
《内经》所谓刺皮无伤肉也。法用细磁器击碎,取有锋
芒者一块,用箸一根,将头劈开,夹而x之,用二指轻
捺箸梢,以磁锋对患处,悬寸许,再用重箸一根,频击
箸头,令毒血遇刺皆出,至次日肿未全消,再量行砭之
,以肿消红散为度。



<目录>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篇名>痈疽炙法歌

属性:【方歌】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
疮疼灸至不疼时。法以湿纸覆其上,干处先灸不宜迟,
蒜灸黄蜡附子灸,豆豉蛴螬各用之。
【注】凡痈疽初起,七日以前,开结拔毒,非灸不可。不痛者
灸至知痛,疮疼者灸至不疼。盖着毒则不痛,至好肉则
痛,必灸至知痛者,令火气至好肉方止也。着皮肉未坏
处则痛,着毒则不痛,必灸至不疼者,令火气着毒方止
也。法以纸蘸水满覆患上,看纸先干处,即先灸之。但
灸法贵于早施,如证起二、三日即灸,十证可全八九;
四、五日灸者,十证可全六七;六、七日灸者,十证可
全四五,愈早愈妙。其法不一,有隔蒜灸者,有当肉灸
者,有用黄蜡灸者,有用附子灸、豆豉灸、蛴螬灸者。
一壮灸至百壮,以效为度。至艾壮之大小,则量疮势以
定之。然灸有应忌者,如肾俞发不宜灸,恐消肾液;手
指不宜,灸因皮肉浇薄,恐皮裂肉努。至于头乃诸阳之
首,诸书俱云禁灸,若误灸逼毒入里,令人痰喘上涌,
反加大肿。然遇纯阴下陷之证,必当灸之,不灸则不能
回阳。若半阴半阳之证,则仍当禁而不灸。
方法:隔蒜炎法
大蒜切成片,约三钱,厚安疮头上,用大艾壮灸之,三
壮即换一蒜片。若漫肿无头者,以湿纸覆其上,视其先
干处,置蒜片灸之。两三处先干,两三处齐灸之。有一
点白粒如粟,四围红肿如钱者,即于白粒上灸之。若疮
势大,日数多者,以蒜捣烂,铺于疮上,艾铺蒜上灸之
。蒜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