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471页

粟米,搔痒无度,抓破津水,误用水洗,浸淫成 片。轻者外敷独胜散、冰硫散,甚者宜服消风散即愈。
方剂:独胜散 组成:芥菜花一味,研细醋调患上。
【方歌】独胜散治钮扣风,已破未破用俱灵,内只芥菜花一味,
止痒消肿有奇功。
又方:冰硫散 组成:硫黄(一两) 潮脑 川椒 生白矾(各二钱)
共为细末,先用白萝卜一个,掏空将药填满,用萝 卜皮盖之,纸包三、四层,炭火内煨半时许,待冷将药 取出,同熟猪脂油调稠,搽患上自愈。
【方歌】冰硫散内首硫黄,潮脑椒矾用最良,萝卜掏空药填满,
油调专搽钮扣疮。
又方:消风散 主治:治钮扣风,骚痒无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
组成: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炒)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炒,研) 知母(生)
石膏(〔火段〕,各一钱) 甘草(生)
木通(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消风止痒散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
胡麻生地水煎之。
<目录>外科卷上\背部<篇名>上中下发背属性:【方歌】三发火毒发督经,中发属肝对心生,上发属肺天桂下,
下发属肾脐后凝。
【注】上、中、下三发背,俱属督脉经,皆由火毒而成。上发 背火毒伤肺,生天柱骨下,一名脾肚发,其形横广如肚 。中发背火毒伤肝,生于背心,一名对心发,其形中阔 ,两头有尖如瓜。下发背火毒伤肾,生于腰中,一名对 脐发,其形平漫如龟。其初起皆形如粟米,焮痛麻痒,
周身拘急,寒热往来,因循数日,突然大肿,气实者多 焮痛,气虚者多麻痒。
初起治法,不论虚实,即宜隔蒜艾灸,灸之不应,则就 患顶当肉灸之,至知痛为效,以大化小,移深居浅。灸 后用针当疮顶点破一孔,随用拔法,务使毒气内外疏通 ,庶不致内攻。如有表证,发热恶寒无汗者,宜荆防败 毒散汗之;如有里证,发热、恶热、大便燥者,宜内疏 黄连汤下之;表里证兼有者,宜神授卫生汤双解之,以 减疮势。脓将成,必行托里。如溃破腐肉不去,外贴巴 膏以化之。其余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盖此三 证,无论老少,总以高肿红活、焮痛者为顺;若漫肿塌 陷、焦枯紫黑者为逆。
方剂: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门)
内疏黄连汤、神授卫生汤(俱见肿疡门)
巴膏(见溃疡门膏药类方)
<目录>外科卷上\背部<篇名>上搭手属性:【方歌】上搭手生肺俞穴,左上名同经有别,右属肺兮左属肝,
总由气郁痰热结。
【注】此证生于足太阳膀胱经肺俞穴,在两肩骨之动处。无论 左搭手、右搭手,其名虽同,面偏在左者属肝,偏在上 者属肺,故曰:经有别也。总由气郁痰热凝结而成,初 宜神授卫生汤双解之,次以逍遥散清之,兼以六郁汤调 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逍遥散 组成:当归(酒洗) 白芍(酒洗)
白茯苓 白术(土炒)
香附(酒炒,各一钱) 柴胡(八分)
黄芩(五分) 陈皮(一钱)
薄荷(五分) 甘草(生,六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逍遥散能和气血,开郁行滞又消结,归芍苓术香柴芩,
陈薄甘草清毒热。
又方:六郁汤 组成:香附(酒炒) 茯苓 陈皮 半夏(制)
川芎 山栀(各一钱)
苍术(炒) 缩砂仁 甘草(生,各五分)
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服。
【方歌】六郁汤能开六郁,取其消痰又行气,芎缩二陈苍山栀,
香附生姜兼化滞。
又方:神授卫生汤(见肿疡门)
<目录>外科卷上\背部<篇名>中搭手属性:【方歌】中搭手生近膏肓,经属膀胱脊骨旁,七情不和愤怒火,
虚实寒热细参详。
【注】此证生在脊骨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膏肓穴,一名龙疽 。由七情不和,愤怒火凝而生。遇气寒而实,便燥不渴 者,宜一粒金丹温下之;若气热而实,便燥大渴者,宜 内疏黄连汤寒下之;若气血虚,疮不能发长者,宜内托 黄耆散托补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
方剂:一粒金丹 组成:木香 乳香(各五分)
巴豆霜(一钱五分) 沈香(五分)
各为细末和匀,用肥胶枣个半,去皮核,捣烂和药 末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细嚼用白滚水,一口将 药送下。少顷,再饮白滚水一口,即泻一次;若饮滚水 二口,即泻二次。遇胃气壮实,兼毒滞盛者,服药后连 饮滚水三、四口,即泻三四次,不可太过。毒滞泻尽,
即以米饮补之。
【方歌】一粒金丹疗恶疮,寒实不渴便燥良,木乳沈香巴豆肉,
枣肉为丸服即康。
又方:内托黄耆散 组成:当归 白芍(炒)
川芎 白术(土炒)
陈皮 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