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赤, 外需麻桂内
凉承, 燥干烦渴为阳热, 厥痢外热属阴经, 阳热宜清白虎辈, 阴热四
逆与白通.
【注】发热无时热翕翕, 谓发热无休止之时, 若合羽外复之表热也.
炊笼腾越热蒸蒸, 谓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之里热也. 表热, 热不在里,
故尿白也; 里热, 故尿赤也. 外需麻桂, 谓表热无汗宜麻黄汤, 有汗
宜桂枝汤. 内凉承, 谓里热轻者宜凉膈散, 重者宜三承气汤. 发热兼
口燥, 舌干, 烦渴者, 为阳经之热也. 发热兼厥冷, 下痢清谷者, 属
阴经之热也. 阳热宜清, 白虎解毒辈也. 阴热宜温, 四逆白通汤也.
【按】翕翕, 蒸蒸发热, 俱有汗, 二证相类. 若以翕翕之表热, 误为
蒸蒸之里热, 下之则逆; 若以蒸蒸里热, 误为翕翕表热, 汗之转伤.
翕翕之汗热虽同蒸蒸, 扪之自温, 不似蒸蒸之汗热、 扪之自有热气透
手也. 其间或有疑似难辨, 又当审小便之白赤, 舌胎之润燥, 自可决
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恶寒背恶寒辨

属性:2.恶寒表里阴阳辨, 发热有汗表为虚, 发热无汗表实证, 实以麻黄虚
桂枝. 无热恶寒发阴里, 桂枝加附颇相宜, 背寒口和阴附子, 口燥渴
阳白虎需.
【注】恶寒一证, 有表里, 阴阳之辨. 发热恶寒发于阳表也, 有汗宜
桂枝汤, 无汗宜麻黄汤. 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 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
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 背恶寒口和, 谓口中不燥而和也; 阴, 谓属
少阴也, 宜附子汤. 背恶寒口燥渴, 谓口中燥而汤也; 阳, 谓属阳明
也,宜白虎加人参汤.
【按】阴阳二经, 恶寒虽同, 其身有热无热则异也, 一则汗之, 一则
温之. 少阴、 阳明之背恶寒虽同, 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则异也, 一则
温之, 一则清之. 恶寒虽属轻微之证, 仲景立法可辨, 他可类推矣.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恶风

属性:3.风寒相因相离少, 三阳俱有恶寒风, 恶风属阳法从表, 三阴恶寒
无恶风.
【注】风寒二者, 大率多相因而少相离, 有寒时不皆无风, 有风时不
皆无寒, 故三阳俱有恶寒恶风同见也. 恶风与恶寒均表病也 , 法当
从表; 然风属阳, 寒属阴, 故三阴经证有恶寒而无恶风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头痛

属性:4.三阳头痛身皆热, 无热吐沫厥阴经, 不便尿红当议下, 尿白犹属
表未清.
【注】三阳, 谓太阳、阳明、少阳也. 头痛身皆热, 谓三阳头痛身皆
热也. 三阳经头痛, 法当从三阳治也. 厥阴头痛, 则多厥而无热, 呕
吐涎沫, 是厥阴挟寒邪上逆也, 宜吴茱萸汤温而降之. 三阳头痛, 若
不大便, 小便红赤, 为里实热, 法当议下, 宜承气汤. 若小便清白,
即不大便, 为里热未实, 表尚未清, 法当先从表治也. 三阴经无头痛
,惟厥阴有头痛, 以其脉与督脉上会于巅也. 三阴经无发热, 厥阴少
阴亦有发热, 谓之反发热, 以其脏有相火, 阴盛格阳于外也.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项强

属性:5.项背几几强太阳, 脉浮无汗葛根汤, 有汗桂枝添葛入 , 脉沉栝蒌
桂枝方. 结胸项强如柔痉, 大陷胸丸下必康, 但见少阳休汗下, 柴胡
去半入蒌良.
【注】项强, 太阳病也. 项背强, 太阳、阳明病也. 几几, 拘强而甚
之貌也. 脉浮属二阳之表脉也. 若无汗是从伤寒传来, 宜葛根汤;有
汗是从中风传来, 宜桂枝加葛根汤. 脉沉, 谓邪已入胸里也, 宜栝蒌
桂枝汤. 结胸, 谓结胸病也, 项强如柔痉, 谓项强背反张, 有汗如柔
痉之状也, 宜大陷胸丸. 但见少阳, 谓太阳、少阳并病之项强. 休汗
下,谓邪入少阳, 不可更汗下也, 宜柴胡汤去半夏加栝蒌主之. 良,
好也. 栝蒌桂枝汤方在『金匮要略』.



<目录>卷四\医宗金鉴三十七卷

<篇名>身痛

属性:6.身痛未汗表实证, 汗后身疼属表虚, 桂加生姜参芍药, 尺迟血少
建中耆, 少阴沉厥附子治 , 厥阴汗痢四逆医, 风湿尽痛难转侧, 掣
引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