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囊缩而厥, 水浆不入, 昏不知人, 传变如此迅速, 恐用大羌活
汤平缓之剂, 反失机宜, 当遵仲景治有先后之说, 审其表里孰急, 随
证治之, 犹或可活. 故于此证初病, 一日表里俱热者, 根据少阴病得之
二,三日, 口燥咽干之法, 用大承气汤重剂以泻阳邪之烈; 表里俱寒
者, 根据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之法,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以解阴
邪之急. 二日表里俱实者, 根据阳明病谵语有潮热, 腹满时减, 减不足
言之法, 用大承气汤攻之; 表里虚者, 根据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面垢
谵语之法, 用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清之. 三日表里热者, 根据厥深热亦深
之法, 用大承气汤下之; 表里寒者, 根据脉微欲绝手足厥寒之法, 用当
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之. 缓则不及事矣, 其间颇有得生者, 后之
学者其留意焉.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汗下失宜致变坏证

属性:27. 太阳三日已发汗, 若吐若下若温针, 不解致逆成坏证, 观其脉证
犯何经, 难辨阴阳六经证, 重困垂危莫可凭, 惟用独参煎冷服, 鼻上
津津有汗生.
【注】太阳病三日, 巳发汗不解, 若吐, 若下, 若温针, 苟或相当即
成解证. 如其不当, 不但病不解, 或因而致逆变成坏证, 当观其脉证,
知犯何经之逆. 如汗后亡阳, 渴躁谵语, 下后寒中, 结胸痞硬, 吐后
内烦腹满, 温针后黄, 衄, 惊, 狂之类, 随证治之可也. 甚或脉微欲
绝, 神昏不能言, 循衣摸床, 叉手冒心等, 重因垂危, 难辨阴阳, 六
经莫可凭之证, 此时此际, 惟用人参煎汤, 徐徐冷服, 以待其机. 倘
得鼻上津津有汗, 则为可生之兆也.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表证

属性:28. 表证宜汗太阳经, 无汗发热恶寒风, 头项强痛身体痛, 若出自汗
表虚明.
【注】表证, 谓寒邪在表, 无汗发热, 恶寒恶风, 头项强痛, 身体痛
也.太阳经主表, 故曰表证. 有是证无汗者, 皆属表实. 虽有是证,
若自汗出者, 皆属表虚, 未可轻汗, 即有风邪, 只宜桂枝汤解肌可也.
表实无汗, 重者麻黄汤主之. 轻者麻桂各半汤主之. 时有汗时无汗者,
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表实躁热甚者, 三黄石膏汤主之; 微者, 大青
龙汤主之. 不躁有热者, 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以上表证, 不必悉具,
亦不论日之多寡, 但见有头痛恶寒一, 二证, 即为表未罢, 虽有里证,
当先解表. 表解已, 乃可攻之, 临证者不可不详辨也. 详太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里证

属性:29. 里证宜下不大便, 恶热潮热汗蒸蒸, 燥干谵语满硬痛, 便溏为虚
不可攻.
【注】里证, 谓热邪内结, 不大便, 恶热潮热, 自汗蒸蒸, 口燥舌干
谵语, 腹满硬痛也. 阳明腑主里, 故曰里证. 里实者, 有脾约, 有胃
实,有大便难, 三者均为可下之证, 然不无轻重之别. 三承气汤、 脾
约丸, 量其可者而与之, 庶乎无过也. 若便溏为里虚, 即有是证不可
攻也. 论中有急下数证, 不待便实而下之者, 是下其热也, 非下其结
也. 义详阳明少阴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阳证

属性:30. 阳证身轻气高热, 目睛了了面唇红, 热烦口燥舌干渴, 指甲红兮
小便同.
【注】阳证, 谓阳热之证也. 不论三阴、 三阳, 凡见是证者, 均为阳
热有余也. 阳主动, 故身轻也. 阳气盛, 故气高而喘也. 阳主热, 故
口鼻气热也. 阳主寤, 故目睛了了而不眠也. 目睛不了了, 亦有热极
朦胧似不了了, 然必目赤多眵, 非若阴证之不了了而神短无光也. 阳
气热, 故身热, 面唇红, 指甲红也. 阳热入里, 故心烦, 口燥, 舌干
而渴, 小便红也. 表实者, 三黄石膏汤发之. 里实者, 三承气汤下之.
表里不实而热盛者, 白虎解毒等汤清之可也. 详三阳篇.



<目录>卷四\伤寒心法要诀

<篇名>阴证

属性:31. 阴证身重息短冷, 目不了了色不红, 无热欲卧厥吐痢, 小便白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