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 即是关部脉也.
医者复手取之, 先将中指取定关部, 方下前后二指于寸, 尺之上.
病 人长, 则下指宜疏; 病人短, 则下指宜密. 因其界乎寸,
尺二部之间 , 故命名曰关.
3.至鱼一寸, 至泽一尺, 因此命名, 阳寸阴尺.
【注】从高骨上至鱼际, 长一寸, 因此命名曰寸. 从高骨下至尺泽,
长一尺, 因此命名曰尺. 寸部候上, 故为阳也. 尺部候下, 故为阴也
.4. 右寸肺胸, 左寸心膻. 右关脾胃, 左肝膈胆. 三部三焦, 两尺两
肾.左小膀胱, 右大肠认.
【注】右寸浮候胸中, 沉似候肺. 左寸浮候膻中, 沉以候心. 右关浮
以候胃, 沉以候脾. 左关浮候膈胆, 沉以候肝. 两尺沉俱候肾, 尺浮
候小肠, 膀胱, 右尺浮候大肠. 膻, 膻中即包络也. 五脏皆一, 惟肾
有二, 故曰两尺候两肾也. 然『内经』言腑不及胆者, 以寄于肝也.
不及大, 小肠, 膀胱者, 以统于腹中也. 不及三焦者, 以寸候胸中,
主上焦也; 关候膈中, 主中焦也・尺候腹中, 主下焦也. 此遵『内经
』分配三部诊脉法也. 至伪诀以大, 小肠配于寸上, 以三焦配于左尺
,以命门配于右尺, 其手厥阴包络, 竟置而不言, 悉属不经. 滑寿以 左尺候小肠,
膀胱前阴之病, 右尺候大肠, 后阴之病, 可称千古只眼 也. 浮外候腑,
沉内候脏之说, 详于卷末.
5.命门属肾, 生气之源, 人无两尺, 必死不痊.
【注】两肾之中, 名曰命门. 命门居两肾之中, 故两尺属之. 命门之
少火, 即肾间动气, 是为生气之源也. 人若无两尺脉, 则生气绝矣,
病者必死不能痊也.
6.关脉一分, 右食左风, 右为气口, 左为人迎.
【注】阴得尺中一寸, 阳得寸内九分. 一寸九分, 寸, 关, 尺脉三分
分之. 今日关脉一分, 乃关上之一分也. 左关一分名人迎, 肝胆脉也
.肝胆主风, 故人迎紧盛, 主乎伤风. 右关一分名气口, 脾胃脉也.
脾胃主食, 故气口紧盛, 主乎伤食. 此创自叔和, 试之于诊, 每多不
应, 然为后世所宗, 不得不姑存其说. 观『内经』以足阳明胃经,
颈 上之动脉为人迎 , 手太阴肺经高骨之动脉为气口, 足知其谬矣.
7.脉有七诊, 曰浮中沉, 上竟下竟, 左右推寻.
【注】浮者, 轻下指于皮脉间所得之脉也. 沉者, 重下指于筋骨间所
得之脉也. 中者, 不轻不重, 下指于饥肉间所得之脉也. 上者, 两寸
也: 竟者, 即『内经』上竟上者, 胸喉中事也. 下者, 两尺也; 竟者 ,
即『内经』下竟下者, 少腹, 腰, 股, 胫, 足中事也, 左右者, 左
右手脉也. 此七诊者, 乃推寻取脉之法也, 非谓『内经』独大, 独小 ,
独寒, 独热, 独迟, 独疾, 独陷下七诊之脉也.
8.男左大顺, 女右大宜, 男尺恒虚, 女尺恒实.
【注】天道阳盛于左, 地道阴盛于右. 故男左女右, 脉大为顺宜也.
天之阳在南, 阴在北, 地之阳在北, 阴在南, 阳道常饶, 阴道常亏.
故男寸恒实, 尺恒虚, 女寸恒虚, 尺恒实也.
9.又有三部, 曰天地人, 部各有三, 九候名焉. 额颊耳前, 寸口岐
锐, 下足三阴, 肝肾脾胃.
【注】此遵『内经』三部九候,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之诊法也. 三部,
谓上, 中, 下也. 曰天, 地, 人, 谓上, 中, 下三部, 有天, 地,
人之名也. 部各有三, 九候名焉, 谓三部各有天, 地, 人, 三而三之,
合为九候之名也. 额, 颊, 耳前, 谓两额, 两颊, 耳前也. 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 当颌厌之分, 足少阳脉气所行, 以候头角者也. 上部地
,两颊之动脉, 即地仓, 人迎之分, 足阳明脉气所行, 以候口齿者也
.上部人, 耳前之动脉, 即和??之分, 手少阳脉气所行, 以候耳目者
也. 寸口岐锐, 谓寸口岐骨锐骨也. 中部天, 乃掌后经渠之次, 寸口
之动脉, 手太阴脉气所行, 以候肺者也. 中部地, 乃手大指次指岐骨
间, 合谷之动脉, 手阳明脉气所行, 以候胸中者也. 中部人, 乃掌后
锐骨下神门之动脉, 手少阴脉气所行, 以候心者也. 下足三阴, 谓五
里, 太溪, 箕门, 肝, 肾, 脾, 胃也. 下部天, 乃气冲下三寸, 五里
之动脉, 足厥阴脉气所行, 以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