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肺金之逆气, 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 而痰饮可除也; 加
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 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 而郁可开也. 君得四
辅,则功力倍宣, 四辅奉君, 则元气大振, 相得而益彰矣.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当归补血汤

属性: 治男妇血虚似白虎证, 肌热面赤, 烦渴引饮, 脉来
洪大而虚 , 重按则微.
当归二钱 黄耆一两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 血实则身凉, 血虚则身热, 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
,则阳独治, 故诸证为生焉. 此证纯象白虎, 但脉大而虚, 非大而实
为辨耳. 『内经』所谓脉虚, 血虚是也. 五味之中, 惟甘能补, 当归
味甘而厚, 味厚则补血; 黄耆味甘而薄, 味薄则补气. 今黄耆多数倍
,而云补血者, 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 生于无形之气故也. 经言: 阳
生阴长, 是之谓耳.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佛手散

属性: 治妊娠胎动下血, 故因伤动, 子死腹中, 下血疼痛, 口
噤欲死, 服此探之, 不损则痛止, 已损则立下. 及横生倒生, 交骨不
开,产后血晕昏乱, 崩中金疮, 去血过多等证.
当归二两或三两 川芎一两, 右锉粗末合均, 每服五钱, 水一盏, 酒
半盏, 煎八分, 热服. 未效再服. 加败龟板一具, 梳发一团, 名开骨
散.
【注】命名不曰归芎, 而曰佛手者, 谓此方治妇人胎前, 产后诸疾,
如佛手之神妙也. 当归, 川芎为血分之主药, 性温而味甘辛, 以温能
和血, 甘能补血, 辛能散血也. 古人俱必以当归君川芎, 或一倍或再
倍者, 盖以川芎辛窜, 捷于升散, 过则伤气, 故蔻宗]曰: 不可单服
,久服, 亦此义也. 然施之于气郁血凝, 无不奏效, 故用以佐当归而
收血病之功, 使瘀去新生, 血各有所归也. 血既有所归, 则血安其部
,而诸血病愈矣. 至妊娠胎动, 胎伤下血, 非血壅胎伤, 即血乱妄下
,服此以探之, 血乱胎未动者, 血顺则痛止, 血壅胎未损者, 血行痛
止,则胎因之而安也; 已动已损者, 血得顺行, 则胎亦因之而顺下也
.横生倒生, 或用力太早, 或误服催生之药, 致气逆血乱, 亦用此以
调之. 产后崩中金疮, 亡血昏冒, 亦用此以补之. 子死腹中, 腹痛欲
死,亦用此以逐之. 以上诸病, 皆血病而气不虚者也. 若夫气虚难产
,产后血脱, 唇面黄白, 少气烦乱, 动则昏冒, 若误与此, 反致立败
,则必倍加人参, 速固无形之气, 以救有形之血也. 至于交骨难开,
加龟板, 梳发, 下输阴道; 寒加姜, 桂, 热加黄耆, 汗加桂枝, 搐加
荆穗, 又当以意消息, 加减可也.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篇名>四物汤

属性: 治一切血虚, 血热, 血燥诸证.
当归 熟地各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白芍(酒沙)二钱, 右四味, 水
煎服.
【集注】张璐曰: 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剂, 非调补真阴之的方. 方书
咸谓四物补阴, 遂以治阴虚发热, 火炎失血等证, 蒙害至今. 又专事
女科者, 咸以此汤随证漫加风, 食, 痰, 气等药, 纷然杂出; 其最可
恨者, 不辨热之虚实, 率加知母, 黄柏, 令人久服, 而庸工利其有劫
病之能, 咸乐用之. 殊不知四君子气药, 治上下失血过多, 一切血药
置而不用. 独推独参汤, 童便以固其脱者, 以有形之血, 不能速生,
无形之气, 所当急固也. 昔人有言, 见血休治血, 必先调其气. 又云
:四物汤不得补气药, 不能成阳生阴长之功. 诚哉言也! 然此汤伤寒
火邪解后, 余热留于血分, 至夜微热不除, 或合柴胡, 或加桂枝, 靡
不应手辄效, 不可没其功也.
柯琴曰: 经云: 心生血, 肝藏血. 故凡生血者, 则究之于心; 调血者
,当求之于肝也. 是方乃肝经调血之专剂, 非心经生血之主方也. 当
归甘温和血, 川芎辛温活血, 芍药酸寒敛血, 地黄甘平补血. 四物具
生长收藏之用, 故能使营气安行经隧也. 若血虚加参耆, 血结加桃仁
,红花, 血闭加大黄, 芒硝, 血寒加桂, 附, 血热加芩, 连; 欲行血
去芍, 欲止血去芎, 随所利而行之, 则又不必拘于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