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5-医宗金鉴-第184页

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按】
此条必有脱简,不释。
@@@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 咽,状如炙肉,当微欬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则为水,
紧则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 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下急痛。医以为流饮,而大下之,气击不 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 浮肿,又与葶苈圆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苦痛,状若奔豚,
其水扬溢,则浮欬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欬,欬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
病当在后。
【按】
此条文义不属,不释。
<目录>卷三<篇名>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六属性:@@@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 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 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 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
名曰酒疸。
【注】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前已详言之矣。今趺阳紧数而尺脉 浮,四肢苦烦,身面色黄,乃疸病也。黄,土色也,土病则见之,土属脾胃,脾为阴 土主湿,胃为阳土主热,故凡病疸,皆为湿瘀热郁也,行于外则必四肢苦烦身面发黄 也。盖其人素有湿热,外被风寒相搏,内为女劳所伤,乃食谷饮酒,或与湿瘀,或与 热郁,皆能为是病也。若胃脉数,是热胜于湿,则从胃阳热化,热则消谷,故能食而 谓之阳黄。若胃脉紧,是湿胜于热,则从脾阴寒化,寒则不食,故食即满而谓之阴黄 也。阳黄则为热疸、酒疸,阴黄则为女劳疸、谷疸也。若尺脉不沉而浮,则为伤肾,
肾伤病疸,亦为女劳疸也。胃脉不缓而紧,则为伤脾,脾伤病疸,亦为谷疸也。谷疸 则食谷即满,谷气不消,胃中苦浊,精气阻于上行,故头眩也,浊气流于膀胱,故小 便不通也。女劳疸则额上黑,肾病色也;微汗出,湿不瘀也;五心热,薄暮发,肾阴 热也;膀胱急,小便利,下焦虚也。腹满如水状,脾肾两败,故谓不治也。若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小腹满,小便不利,虽见目青面黑,必是酒疸病也。
@@@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注】
脉沉,主里也,渴欲饮水,热瘀也;小便不利,湿郁也,热瘀湿郁于里,故发黄也。
首条谓脉浮缓紧数皆令发黄,是得之于外因也;此条脉沉亦令发黄,是得之于内因也 ,故治黄有汗、下二法也。
【集注】
李□曰:脉沉而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则湿热内蓄,无从分消,故发黄也。
@@@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 人振寒而发热也。
【注】
未成疸前,小便不利而渴者,是欲作疸病也。已成疸后而渴者,是热深不已,故难治 也;不渴者是热浅将除,故可治也。疸发于阴者,人必呕逆,呕逆者,阴里为之也。
发于阳者,人必振寒发热,寒热者,阳表为之也。此以渴不渴,别疸之难治、可治;
以呕逆寒热,辨黄之在表、在里也。
【集注】
程林曰:黄家以湿热相搏,有口燥、鼻燥而未至于渴,渴则津液内消,邪气独胜;不 渴则津液未竭,正气未衰,治之所以分难易也。阴主里,湿胜于里则呕;阳主表,热 胜于表则振寒发热也。此条辨疸证之渴与不渴,有轻重表里之分也。
尤怡曰:疸而渴,则热方炽,而湿且日增,故难治;不渴则热已减,而湿亦自消,故 可治。阴部者,里之藏府,关于气,故呕;阳部者,表之躯壳,属于形,故振寒而发 热。此阴阳内外浅深微甚之辨也。
@@@ 腹满,舌痿黄,躁不得眠,属黄家。
【按】
舌痿黄之「舌」字,当是「身」字,必传写之□。
【注】
舌痿而黄,腹满而躁不得睡者,属黄家之病,在里,当下之也。
【集注】
徐彬曰:腹满里证也,乃有腹满而加身痿黄,躁不得眠,瘀热外行,此发黄之渐也 。故曰:属黄家。
@@@ 诸黄家病,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主之。
【注】
诸黄家病,谓一切黄家病也。黄病无表里证,热盛而渴者,当清之,湿盛小便不利者 ,但当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则为在表,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耆汤。于此推之,可 知脉沉在里,当以下解之也。
【集注】
高世栻曰:利小便,乃黄家一定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