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真气也。
@@@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
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内□。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动
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痛,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
得前。
【注】
动气者,筑筑然气跳动也。脐之上下左右,四藏之位也,四藏之气,不安其位故动也
。缘素为客邪所据,本藏之气,已失其守,尚赖中州胃气为主,即有表邪,不可发汗
,恐胃中之气液两伤,本藏失养,则所不胜之邪,因而同病也。动气在右,肺气不治
,心不恒德。若误汗之,则心气愈热,血脉沸腾,故衄而渴苦烦也;肺失治节,不能
通调水道,故饮即吐水也。动气在左,肝气不治,肺不恒德。若误汗之,则肝虚失升
,故头眩也;若汗出不止,津液失养筋肉,故惕□也。动气在上,心气不治,肾不恒
德。若误汗之,则心气虚,故肾气上冲,正在心端也。动气在下,肾气不治,脾不恒
德。若误汗之,肾水虚竭,故骨痛恶寒无汗,心烦目晕也;脾土过燥,不守常化,故
食则反吐,谷不得近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动气不可发汗也。盖正气内虚,藏气不治,故气筑筑然动。动气为里虚
,故不可发汗。
程应旄曰:藏气不安其位,故动。因素有邪据,本藏之气,反在根据附之间,最易离经
,所恃奠定之者,全赖胃气为之主。发汗虚其胃气,则四藏失所养,反被邪攻,各见
离经之象,病虽左右上下之不同,要其失于建中之义则一也。
@@@
咽中闭寒,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
【注】
少阴之脉,循喉咙系舌本,咽中闭塞,少阴之气不能上通也。若强发少阴汗,阳微不
能作汗,必动其血,故吐血,气微绝,蜷卧厥冷,不能自温也。
【集注】
程知曰:咽中闭塞,不可发汗,盖阴邪盛也,强发其汗,必动其血。至于吐血气欲绝
,则并肾中之微阳不能自存,故遂手足厥冷,欲得蜷卧,不能自温,夫下厥上竭,蜷
卧厥冷,在少阴皆危证也。
程应旄曰:汗剂为阳,施于阴经则逆。咽中闭塞,由少阴液少,肾气不能上通也。发
少阴汗,则下厥上竭,故见证如此。
@@@
咳者则剧,数吐涎沫,咽中必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时而发,其形似疟,有寒
无热,虚而寒栗,咳而发汗,蜷而苦满,腹中复坚。
【注】
咳者则剧,咳之甚也,数吐涎沫,肺伤液耗矣。故咽干小便不利,心中饥烦也。时
,周时也,谓周时一发。其形似疟,有寒无热,中虚而生寒栗也。若误以为形寒之咳
而发其汗,则肺气既虚而卫阳又亡,阳气两伤,不能温及中下,阴气凝于内外,自蜷
而苦满,腹中复坚矣。
【集注】
程知曰:此承上言濡弱弦微之脉,其有咳者,则病剧,而不可汗也。咳则数吐涎沫,
其咽中必干,小便必不利;膈中阳虚,必心中饥而烦,卫气一日夜五十度周于身,阳
虚不能自卫,故时寒栗如疟,但有寒无热。此而发汗,则阳气愈虚,阴寒益盛,必
蜷而苦满,腹中转坚也。
@@@
咳而小便利,若失小便者,不可发汗,汗出则四肢厥而逆。
【注】
咳多饮病,小便应不利,若小便利,知无饮也。今咳而遗失小便,是不但无饮,且系
下焦阳虚,膀胱不固之咳也,故不可发汗,汗出则阳气愈衰,四肢逆冷矣。
【集注】
程知曰:『内经』谓肾咳不已,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尿。故咳而小便利,若
失小便者,是肾中阳虚也,发汗则阳气益亡,故厥冷。
@@@
诸逆发汗,病微者难差。剧者言乱,目眩者死,命将难全。
【注】
不当汗而汗,当汗而过汗,皆致逆,故曰:诸逆也。发汗致逆之病,病微者难差,病
剧者则死。剧者,谓阳脱见鬼则言乱,阴脱目盲则目眩也。
【集注】
程应旄曰:诸逆属少阴居多,阴寒极矣。发汗是重夺其阳,虽有微剧不同,皆关于死
,明乎阳为人命之根也。
@@@
伤寒头痛,翕翕发热,形象中风,常微汗出,自呕者,下之益烦,心懊□如饥。发汗
则致痉,身强难以屈伸;熏之则发黄,不得小便,灸则发咳唾。
【注】
头痛翕翕发热,汗出则呕,形象中风者,当以桂枝汤解肌。若下之,重则变结胸痞□
,轻则为心中益烦。懊□如饥。不以桂枝汤解饥,而以麻黄汤发汗,表虚风入则致痉
,故身强难以屈伸也。或以火熏蒸劫汗,则不得小便,热从湿化而发黄也。灸则火邪
伤肺,故发咳唾不已也。
【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