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浮,肺之浮
也。肺主皮毛,取之而得者,即卫分之浮也。六菽之浮,心之浮也。心主血脉,取之
而得者,即荣分之浮也。荣分之浮较之卫分之浮,则无力而弱,故曰:阳浮而阴弱也
。卫为风客,则卫邪强而发热矣。故曰:阳浮者热自发。荣受邪蒸,则荣不固而汗出
矣。故曰:阴弱者汗自出。荣卫不和,则肌表□缓,故有啬啬之恶寒,淅淅之恶风,
翕翕之发热也。然在皮肤之表,非若伤寒之壮热无汗,恶寒虽近烈火而不减,恶风虽
处密室而仍畏也。皮毛内合于肺,皮毛不固,风邪侵肺,则气壅而鼻鸣矣。胸中者,
阳气之本。卫阳为风邪所干,不能敷布,则气上逆而为干呕矣。故宜桂枝汤,解肌固
表,调和荣卫也。
【集注】
程应旄曰:啬啬恶寒者,肌被寒侵,怯而敛也。淅淅恶风者,肌因风洒,□难御也。
翕翕发热者,肌得热蒸,合欲扬也。啬啬、淅淅、翕翕字俱从皮毛上形容,较之伤寒
之见证,自有浮、沉、浅、深之别。



<目录>卷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篇名>桂枝汤方

属性: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
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
;又不汗,后服,当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
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
、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按】
桂枝汤方,桂枝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
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
【方解】
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
,寒走荣阴。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荣中有调
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
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
,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荣,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而精义
在服后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
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
法也。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
,乃解肌发汗、调和荣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
皆得而主之。其他但见一二证即是,不必悉具。故麻、葛、青龙发汗诸剂,咸用之也
。若汗不出,麻黄证也。脉浮紧,麻黄脉也。固不可与桂枝汤。然初起无汗,已用麻
黄发汗,汗解后复烦,脉浮数者;与下后脉仍浮,气上冲者;及下后下利止,而身痛
不休者,经中皆用此以解外。诚以此时表虽未解,腠理已□,邪不在皮毛,而在肌肉
。且经汗下,津液已伤,故脉证虽同麻黄,而主治当属桂枝也。粗工妄谓桂枝汤专治
中风,不治伤寒,使人疑而不用。又谓专走肌表,不治他病。不知此汤,倍芍药生姜
,加人参,名桂枝新加汤,用以治荣表虚寒,肢体疼痛;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
,用以治里虚心悸,腹中急痛;再加黄耆,名黄耆建中汤,用以治虚损、虚热、自汗
、盗汗。因知仲景之方,可通治百病也。适寒温服,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欲使谷气内
充,易为酿汗也。温覆令一时许,微似有汗,不令如水流漓,谓不可过汗也。盖取汗
,在不缓不急,不多不少,缓则邪必留连,急则邪反不尽。汗多则亡其阳,汗少则病
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谓病轻者,初服一升病即解也。停后服,不必尽剂,谓不
可再服第二升,恐其过也。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谓初服不汗出未解,再服一升,
根据前法也。又不汗后服,谓病仍不解,后服第三升也。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谓服此第三升,当小促其服,亦不可太缓,以半日三时许为度,令三服尽,始适中其
服之宜也。若病重者。初服一剂,三升尽,病不解,再服一剂,病犹不解,乃更服三
剂,以一日一夜周十二时为度,务期汗出病解而后已。后凡有曰根据服桂枝汤法者,即
此之谓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注】
此释上条阳浮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