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1-医学见能-第11页

r>(伯未按∶方中酌加柴胡钱半。)
前阴暴缩,或兼转筋入腹者,肝肾之虚寒也。宜加味四逆汤。
干姜(二钱) 附子(二钱) 乌头(炮,一钱) 当归(三钱) 人参(二钱) 云苓(三钱) 甘草 (炙,二钱)
歌曰∶前阴暴缩总虚寒,姜附乌头急与餐。
苓草参归仍共济,不难填肾与温肝。
阴囊缩入,兼见舌卷心热者,肝经之热邪也。宜生犀泻肝汤。
生地(三钱) 犀角(二钱) 白芍(三钱) 大黄(一钱) 当归(二钱) 知母(三钱) 苁蓉(三 钱)
歌曰∶阴囊缩入舌兼收,地芍犀黄要急投。
知母当归清血热,苁蓉加入病能瘳。
阴茎虫蚀,以及妇人阴蚀者,古之狐惑病也。宜外洗苦参汤。
苦参、雄黄煎洗(亦可内服龙胆泻肝汤)。
歌曰∶阴茎虫蚀泻肝汤,龙草柴芩归地良。
前泽木通和胆草,苦参外洗合雄黄。
<目录>卷一\证治<篇名>后阴属性:[总诀]后阴肛脱乃为虚,以外俱将实证医。大抵燥金多燥热,即从燥气定权舆。
后阴脱出,屎后良久乃入者,中气下陷故也。宜补中益气汤。
党参(三钱) 白术(三钱) 黄 (三钱) 当归(二钱) 大枣(三枚) 柴胡(一钱) 升麻(二钱 )生姜(三片) 甘草(炙,一钱) 陈皮(一钱)
歌曰∶脱肛气陷用柴升,参术归 姜草增。
大枣陈皮调胃剂,补中益气服之灵。
(伯未按∶升麻宜醋炒,若小儿脱肛,鳖头烧灰敷之。)
后阴疮痔,一切肿痛诸苦者,阳明之血燥也。宜麻仁地榆汤。
麻仁(三钱) 地榆(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二钱) 杏仁(二钱) 银花(一钱) 黄芩(三 钱) 黄连(一钱) 槐实(二钱) 桔梗(一钱) 生地(三钱) 牛蒡子(二钱)
歌曰∶和血能将痔漏除,槐榆归芍总当储。
芩连牛蒡同麻杏,地桔银花燥热祛。
<目录>卷一\证治<篇名>大便属性:[总诀]大便无分结与溏,只将寒热细评章。至于痢证尤难治,还望医师妙主张。
大肠不通,口渴而小便黄者,阳明之燥结也。宜加味承气汤。
生地(三钱) 花粉(三钱) 大黄(二钱) 芒硝(一钱) 枳壳(一钱) 浓朴(二钱) 甘草(一 钱)
歌曰∶阳明燥结便难通,口渴硝黄枳朴攻。
甘草兼能清胃火,生津花粉地黄同。
大便不通,口和而小便清者,脾寒气凝结也。宜加味理中汤。
当归(三钱) 白芍(炒,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干姜(一钱)
甘草(一钱)
歌曰∶小便清和大便难,归参姜术治脾寒。
再加白芍和甘草,气顺肠通腹自宽。
大便溏泄,其色青白完谷者,脾经寒湿气也。宜加味胃苓汤。
苍术(二钱) 陈皮(二钱) 甘草(炙,一钱) 茯苓(三钱) 桂枝(二钱) 附子(二钱) 大枣 (四枚) 白术(三钱) 党参(二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肉蔻(一钱) 干姜(一钱)
白芍(二钱)
歌曰∶大便溏时谷尚完,总宜桂附蔻姜攒。
二苓二术和陈朴,枣芍熬同泽草餐。
(伯未按∶久泻不愈,生葱杵烂,入黄丹为丸如豆大,填脐中。)
大便溏泻,其色浊垢胶腻者,肠中之湿热也。宜清热涤肠汤。
杏仁(三钱) 滑石(二钱) 木通(二钱) 浓朴(二钱) 黄芩(三钱) 车前子(一钱) 栀 子(二钱) 绿豆(三钱) 甘草(二钱) 泽泻(二钱) 生地(三钱) 白芍(三钱) 黄连 (二钱) 当归(二钱)
歌曰∶便溏浊垢法当清,杏芍芩连绿豆烹。
归地黄前同滑泽,甘和栀朴煮汤成。
大便溏泻,必在五更时分者,肾寒而侮脾也。宜加味四神丸。
附子(二钱) 肉蔻(二钱) 白术(三钱) 云苓(三钱) 大枣(四枚) 甘草(炙,一钱)
吴萸(二钱) 干姜(一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生姜(三片) 粟壳(一钱)
歌曰∶五更泻泄附姜投,参术吴萸甘枣收。
肉蔻味苓姜粟壳,肠鸣无复水幽幽。
大便完谷,食入即刻利出者,肺热而暴注也。宜泻肺止利汤。
黄芩(二钱) 知母(三钱) 黄连(二钱) 大黄(一钱) 石膏(三钱) 桔梗(一钱) 葛根(
二钱) 桑皮(二钱) 人参(二钱) 生地(三钱) 白芍(二钱) 粟壳(一钱)
歌曰∶莫将完谷认虚寒,协热偏宜知地餐。
参芍芩连桑与葛,大黄粟壳桔膏攒。
便泻赤白,下部逼胀难通者,湿热郁为痢也。宜加减芍药汤。
柴胡(一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甘草(一钱) 槟榔(二钱) 葛根(三钱) 杏 仁(三钱) 桔梗(二钱) 木香(二钱) 黄芩(二钱) 黄连(二钱) 绿豆(三钱) 银花(一钱) 荷 叶(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