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0-医学衷中参西录-第89页

之血,非生气不能流通,桃之生气在于仁,
而味苦又能开泄,故能逐旧而不伤新也。夫既借其生气以流通气血,不宜炒用可知也。若入丸剂,蒸熟用之亦可。
\x【附方】\x秘传治女子干病方,用红HT 螺(榆树内红虫大如蚕)二个,樗树(此树如椿而味臭俗名臭椿)荚 二个,人指甲全的,壮年男子发三根。用树荚夹HT 螺、指甲以发缠之,将发面馒头如大橘者一个,开一孔,去 中瓤俾可容药。纳药其中,仍将外皮原开下者杜孔上,木炭火煨存性为细末,用黄酒半斤炖开,兑童便半茶盅 送服。忌腥冷、惊恐、恼怒。此方用过数次皆验,瘀血开时必吐衄又兼下血,不必惊恐,移时自愈。以治经水 一次未来者尤效。
<目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篇名>4.安冲汤属性:治妇女经水行时多而且久,过期不止或不时漏下。
白术(六钱,炒) 生黄 (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大生地(六钱)
生杭芍(三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 茜草(三钱) 川续断(四钱)
友人刘××其长子妇,经水行时,多而且久,淋漓八九日始断。数日又复如故。医治月余,初稍见轻,继又 不愈。延愚诊视,观所服方,即此安冲汤,去茜草、螵蛸。遂仍将二药加入,一剂即愈。又服一剂,永不反复。
刘××疑而问曰∶茜草、螵蛸,治此证如此效验,前医何为去之?答曰∶彼但知茜草、螵蛸能通经血,而未见 《内经》用此二药雀卵为丸,鲍鱼汤送下,治伤肝之病,时时前后血也。故于经血过多之证,即不敢用。不知 二药大能固涩下焦,为治崩之主药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夫妻反目,恼怒之余,经行不止,且又甚多。医者用十灰散加减,连服四剂不效。后 愚诊视,其右脉弱而且濡。询其饮食多寡,言分毫不敢多食,多即泄泻。遂投以此汤,去黄 ,将白术改用一 两。一剂血止,而泻亦愈。又服一剂,以善其后。
一妇人,年二十余。小产后数日,恶露已尽,至七八日,忽又下血。延医服药,二十余日不止。诊其脉,
洪滑有力,心中热而且渴。疑其夹杂外感,询之身不觉热,又疑其血热妄行,遂将方中生地改用一两,又加知 母一两,服后血不止,而热渴亦如故。因思此证,实兼外感无疑。遂改用白虎加人参汤以山药代粳米。方中石 膏重用生者三两。煎汤两盅,分两次温饮下。外感之火遂消,血亦见止。仍与安冲汤,一剂遂全愈。又服数剂,
以善其后。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王氏妇,年十九岁,因殇子过痛,肝气不畅,经水行时多而且久,或不时漏下。前服逍遥、归脾等药,
皆无效。诊其脉,左关尺及右尺皆浮弦,一息五至强。口干不思食,腰疼无力,乃血亏而有热也。遵将女科方 安冲汤去 、术,加麦冬、霍石斛、香附米,俾服之。二剂血止,六剂后食量增加,口干腰疼皆愈。继将汤剂 制作丸药,徐徐服之,月事亦从此调矣。
直隶盐山孙××来函∶ 一九二四年七月,友人张××之母,因筹办娶儿媳事劳心过度,小便下血不止,其血之来沥沥有声,请为 诊视,举止不定,气息微弱,右脉弦细,左脉弦硬。为开安冲汤,服后稍愈。翌日晨起,忽然昏迷,其家人甚 恐,又请诊视。其脉尚和平,知其昏迷系黄 升补之力稍过,遂仍用原方,加赭石八钱,一剂而愈。
家族婶有下血证,医治十余年,时愈时发,终未除根。一九二六年六月,病又作,请为诊视。治以《傅 青主女科》治老妇血崩方,遵师训加生地黄一两,一服即愈。七月,病又反复。治以安冲汤方,以其心中觉凉,
加干姜二钱,一剂病又愈。
斯年初秋,李姓之女,年十七岁,下血不止,面唇皆白,六脉细数。治以安冲汤,重用山萸肉,三剂而愈。
<目录>一、医方\(二十九)治女科方<篇名>5.固冲汤属性:治妇女血崩。
白术(一两,炒) 生黄 (六钱) 龙骨(八钱, 捣细) 牡蛎(八钱, 捣细) 萸肉(八钱,去净核)
生杭芍(四钱) 海螵蛸(四钱,捣细) 茜草(三钱) 棕边炭(二钱) 五倍子(五分,轧细药汁送服)
脉象热者加大生地一两;凉者加乌附子二钱;大怒之后,因肝气冲激血崩者,加柴胡二钱。若服两剂不 愈,去棕边炭,加真阿胶五钱,另炖同服。服药觉热者宜酌加生地。
从前之方,龙骨、牡蛎皆生用,其理已详于理冲丸下。此方独用 者,因 之,则收涩之力较大,欲借 之以收一时之功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陡然下血,两日不止。及愚诊视,已昏愦不语,周身皆凉,其脉微弱而迟。知其气 血将脱,而元阳亦脱也。遂急用此汤,去白芍,加野台参八钱、乌附子三钱。一剂血止,周身皆热,精神亦复。
仍将白芍加入,再服一剂,以善其后。
子××曾治一妇人,年四十许。骤得下血证甚剧,半日之间,即气息奄奄,不省人事。其脉右寸关微见,
如水上浮麻,不分至数,左部脉皆不见。急用生黄 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