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清热,所以投之无不效也。此证,间有因劳思过度而心热下降,忿怒过甚而肝火下移以成 者,其血必不成块,惟溺时牵引作疼。此或出之溺道,不必出自精道也。投以此汤亦效。
溺血之证,不觉疼痛,其证多出溺道,间有出之精道者。大抵心移热于小肠,则出之溺道。肝移热于血室,
则出之精道。方中加生地黄者,泻心经之热也。若系肝移热于血室者,加龙胆草亦可。
一人,年三十许,患血淋。溲时血块杜塞,努力始能溲出,疼楚异常。且所溲者上多浮油,胶粘结于器底,
是血淋而兼膏淋也。从前延医调治,经三十五人,服药年余,分毫无效, 羸已甚。后愚诊视,其脉弦细,至 数略数,周身肌肤甲错,足骨凸处,其肉皮皆成旋螺高寸余,触之甚疼。盖卧床不起者,已半载矣。细询病因,
谓得之忿怒之余误坠水中,时当秋夜觉凉甚,遂成斯证。知其忿怒之火,为外寒所束,郁于下焦而不散,而从 前居室之间,又有失保养处也。拟投以此汤,为脉弦,遂以柏子仁(炒捣)八钱,代方中山药,以其善于养肝 也。疏方甫定,其父出所服之方数十纸,欲以质其同异。愚曰∶无须细观,诸方与吾方同者,惟阿胶白芍耳,
阅之果然。其父问何以知之?愚曰∶吾所用之方,皆苦心自经营者,故与他方不同。服三剂血淋遂愈,而膏淋 亦少减。改用拙拟膏淋汤,连服二十余剂,膏淋亦愈,而小便仍然频数作疼。细询其疼之实状,谓少腹常觉疼 而且坠,时有欲便之意,故有尿即不能强忍,知其又兼气淋也。又投以拙拟气淋汤,十剂全愈。周身甲错,足 上旋螺尽脱。
溺血之证,热者居多,而间有因寒者,则此方不可用矣。曾治一人,年三十余,陡然溺血,其脉微弱而迟,
自觉下焦凉甚。知其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微,乏吸摄之力,以 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脱出也。投以四君子汤,加熟地、乌附子,连服二十余剂始愈。又有非凉非热,
但因脾虚不能统血而溺血者。方书所谓失于便溺者,太阴之不升也。仍宜用四君子汤,以龙骨、牡蛎佐之。
大便下血者,大抵由于肠中回血管或血脉管破裂。方中龙骨、牡蛎之收涩,原可补其破裂之处。而又去阿 胶者,防其滑大肠也。加龙眼肉者,因此证间有因脾虚不能统血而然者,故加龙眼肉以补脾。若虚甚者,又当 重用白术,或更以参、 佐之。若虚而且陷者,当兼佐以柴胡、升麻。若虚而且凉者,当兼佐以干姜、附子,
减去芍药、白头翁。一少妇,大便下血月余,屡次服药不效。愚为诊视,用理血汤,去阿胶,加龙眼肉五钱治 之。而僻处药坊无白头翁,权服一剂,病稍见愈。翌日至他处药坊,按方取药服之,病遂全愈。则白头翁之功 效,何其伟哉!
\x附录∶\x 直隶唐山张××来函∶ 张××,年二十八岁,于冬月初,得膏淋,继之血淋。所便者,或血条,或血块,后则继以鲜血,溺频茎疼。
屡经医者调治,病转加剧。其气色青黑,六脉坚数,肝脉尤甚。与以理血汤,俾连服三剂,血止,脉稍平,他 证仍旧。继按治淋浊方诸方加减治之,十余剂全愈。
<目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篇名>2.膏淋汤属性:治膏淋。
生山药(一两) 生芡实(六钱)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大生地(六钱,切片)
潞党参(三钱) 生杭芍(三钱)
膏淋之证,小便混浊,更兼稠粘,便时淋涩作疼。此证由肾脏亏损,暗生内热。肾脏亏损则蛰藏不固,
精气易于滑脱。内热暗生,则膀胱熏蒸,小便改其澄清。久之,三焦之气化滞其升降之机,遂至便时牵引作疼,
而混浊稠粘矣。故用山药、芡实以补其虚,而兼有收摄之功。龙骨、牡蛎以固其脱,而兼有化滞之用。地黄、
芍药以清热利便。潞参以总提其气化,而斡旋之也。若其证混浊,而不稠粘者,是但出之溺道,用此方时,宜 减龙骨、牡蛎之半。
<目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篇名>3.气淋汤属性:治气淋。
生黄 (五钱) 知母(四钱) 生杭芍(三钱) 柴胡(二钱) 生明乳香(一钱) 生明没药(一钱)
气淋之证,少腹常常下坠作疼,小便频数,淋涩疼痛。因其人下焦本虚,素蕴内热,而上焦之气化又复下 陷,郁而生热,则虚热与湿热,互相结于太阳之腑,滞其升降流通之机而气淋之证成矣。故以升补气化之药为 主,而以滋阴利便流通气化之药佐之。
<目录>一、医方\(二十二)治淋浊方<篇名>4.劳淋汤属性:治劳淋。
生山药(一两) 生芡实(三钱) 知母(三钱) 真阿胶(三钱,不用炒) 生杭芍(三钱)
劳淋之证,因劳而成。其人或劳力过度、或劳心过度、或房劳过度,皆能暗生内热,耗散真阴。阴亏热 炽,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少忍,便后仍复欲便,常常作疼。故用滋补真阴之药为主,而少以补气之 药佐之,又少加利小便之药作向导。然 此证得之劳力者易治,得之劳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