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0-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78页

已实,故敢放胆治之。
\x处方\x 生石膏(五两轧细) 野台参(六钱) 知母(六钱) 天花粉(六钱)
玄参(六钱) 生杭芍(五钱) 生莱菔子(四钱捣碎) 生麦芽(三钱)
鲜茅根(三钱) 粳米(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四次温饮下,病愈不必尽剂。
\x效果\x 将药分四次服完,热退强半,精神已清,气息已顺,脉象较前缓和,而大便犹未通下,
因即原方将石膏改用四两,莱菔子改用二钱,如前煎服,服至三次后,大便通下,其热全退,遂停后服。
\x帮助\x 愚用白虎加人参汤,或以玄参代知母(产后寒温证用之)、或以芍药代知母(寒温兼下痢 者用之)、或以生地黄代知母(寒温兼阴虚者用之)、或以生山药代粳米(寒温热实下焦气化不固者用之、
产后寒温证用之),又恒于原方之外,加生地黄、玄参、沙参诸药以生津液,加鲜茅根、芦根、生 麦芽诸药以宣通气化,初未有加莱菔子者,惟此证之气分虚而且郁,白虎汤中加人参可补其 气分之虚,再加莱菔子更可理其气分之郁也。至于莱菔子必须生用者,取其有升发之力也。又须 知此证不治以白虎汤而必治以白虎加人参汤者,不但为其气分虚也,凡人外感之热炽盛,真阴 又复亏损,此乃极危险之证,此时若但用生地黄、玄参诸滋阴之品不能奏效,即将此 等药加于白虎汤中亦不能奏效,惟生石膏与人参并用,独能于邪热炽盛之时立复真阴,此所 以伤寒汗吐下后与渴者治以白虎汤时,仲圣不加他药而独加人参也。
<目录>五、医案\(十五)温病门<篇名>3.温病兼吐泻腿抽属性:族侄××,年五十三岁,于仲春下旬得温病兼吐泻,腿筋抽缩作疼。
\x病因\x 素为腿筋抽疼病,犯时即卧床不能起,一日在铺中,旧病陡发,急乘车回寓,因腿疼 出汗在路受风,遂成温病,继又吐泻交作。
\x证候\x 表里俱壮热,呕吐连连不止,饮水少许亦吐出,一日夜泻十余次。得病已三日,小便 滴沥全无,腿疼剧时恒作号呼,其脉左部浮弦似有力,按之不实。右部则弦长有力,重按甚 硬,一息逾五至。
\x诊断\x 此证因阴分素亏血不荣筋,是以腿筋抽疼。今又加以外感之壮热,传入阳明以灼耗其 阴分,是以其脉象不为洪滑有力而为弦硬有力,此乃火盛阴亏之现象也。其作呕吐者,因其 右脉弦硬且长,当有冲气上冲,因致胃气不下行而上逆也。其小便不利大便滑泻者,因阴虚 肾亏不能漉水,水归大肠是以下焦之气化不能固摄也。当用拙拟滋阴宣解汤以清热、滋 阴、调理二便,再加止呕吐及舒筋定疼之品辅之。
\x处方\x 生怀山药(一两) 滑石(一两) 生杭芍(一两) 清半夏(四钱温水淘三次)
碎竹茹(三钱) 净青黛(二钱) 连翘(钱半) 蝉蜕(钱半)
甘草(三钱) 全蜈蚣(大者一条为末)
药共十味,将前九味煎汤一大盅,送服蜈蚣细末,防其呕吐 俾分三次温服,蜈蚣末亦分三次送服,服后口含生姜片以防恶心。
\x方解\x 方中用蝉蜕者,不但因其能托邪外出,因蝉之为物饮而不食,有小便无大便,是以其蜕亦有 利小便固大便之力也。用蜈蚣者,因其原善理脑髓神经,腿筋之抽疼,固由于肝血虚损不能荣 筋,而与神经之分支在腿者,实有关系,有蜈蚣以理之,则神经不至于妄行也。
\x复诊\x 将药服后呕吐未止,幸三次所服之药皆未吐出,小便通下两次,大便之泻全止,腿 疼已愈强半,表里仍壮热,脉象仍弦长有力。为其滑泻已愈,拟放胆用重剂以清阳明之热,阳 明胃之热清,则呕吐当自止矣。
\x处方\x 生石膏(三两捣细) 生怀山药(两半) 生怀地黄(一两) 生杭芍(五钱)
滑石(五钱) 碎竹茹(三钱) 甘草(三钱)
共煎汤一大碗,分四次温饮下。
\x方解\x 按用白虎汤之定例,凡在汗吐下后当加人参。此方中以生 地黄代知母、生山药代粳米,与石膏、甘草同用,斯亦白虎汤也。而不加人参者,以其吐犹未止,加之恐助 胃气上升,于斯变通其方,重用生山药至两半,其冲和稠粘之液,既可代粳米和胃,其培脾滋肾之功,又可代 人参补益气血也。至于用白虎汤而复用滑石、芍药者,因二药皆善通利小便,防其水饮仍归大肠也。且芍药 与甘草同用名甘草芍药汤,仲圣用以复真阴,前方之小便得通,实芍药之功居多(阴虚小便不利者,必重用芍 药始能奏效)。矧弦为肝脉,此证之脉象弦硬,肝经必有炽盛之热,而芍药能生肝血、退肝热,为柔肝之 要药,即为治脉象弦硬之要药也。
\x三诊\x 将药分四次服完,表里之热退强半,腿疼全愈,脉象亦较前缓和,惟呕吐未能全愈,犹恶 心懒进饮食,幸其大便犹固。俾先用生赭石细末两半,煎汤一盅半,分三次温饮下,饮至第二次后,觉 胃脘开通,恶心全无,遂将赭石停饮,进稀米粥一大瓯,遂又为疏方以清余热。
\x处方\x 生石膏(一两捣细) 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