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赭石细末钱许,以治其从前之肺痨。若觉热时,则用鲜白茅根
四五两,切碎煮两三沸,当茶饮之。如此调养月余,肺痨亦大见愈。
\x按\x∶吐血之症,原忌骤用凉药,恐其离经之血得凉而凝,变为血痹虚劳也。而此症因有温病之壮热,
不得不用凉药以清之,而有三七之善化瘀血者以辅之,所以服之而有益无弊也。
盐山王××,年近六旬,自孟夏患痢,延医服药五十余剂,痢已愈而病转加剧,卧床昏昏有危在旦夕之
虞。此际适愚自沧回籍,求为延医,其脉左右皆洪实,一息五至,表里俱觉发热,胁下连腹,疼痛异常。其
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大便二三日一行。愚曰∶“此伏气化热而为温病也。当其伏气化热之初,肠为
热迫,酝酿成痢与温俱来。然温为正病,痢为兼病。医者但知治其兼病,而不知治其正病,痢虽愈而温益重。
绵延六十余日,病者何以堪乎?”其家人曰∶“先生之论诚然,特是既为温病,腹胁若是疼痛者何也?将勿
腹中有郁积乎?”答曰∶“从前云大便两三日一行,未必腹有郁积。以脉言之,凡温病之壮热,大抵现
于右脉,因壮热原属阳明胃府之脉,诊于右关也,今左部之脉亦见洪实,肝胆之火必炽盛,而肝木之气,即
乘火之炽盛而施其横恣,此腹胁所以作疼也。”遂为开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方用生石膏四两,人参六钱以
滋阴分。为其腹胁疼痛,遵伤寒方例,加生杭芍六钱,更加川楝子六钱,疏通肝胆之郁热下行,以辅芍药之
不逮。令煎汤三茶盅,分三次温饮下。降下粘滞之物若干。持其便盆者,觉热透盆外,其病顿愈,可以进食。
隔二日腹胁又微觉疼,俾用元明粉四钱,净蜜两半,开水调服,又降下粘滞之物若干,病自此全愈。
愚孙,年九岁,于正月下旬感冒风寒,两三日间,表里俱觉
发热。诊其脉象洪实,舌苔白浓。问其大便两日未行,小便色
黄。知其外感之实热,已入阳明之府。为疏方∶
生石膏(二两) 知母(六钱) 连壳(三钱) 薄荷叶(钱半) 甘草(二钱)
晚六点时煎汤两茶盅,分两次服下,翌晨热退强半。因有事他出,临行嘱煎渣与服。阅四日来信言,仍
不愈。按原方又服一剂,亦不见轻。斯时,头面皆肿,愚遂进城往视,见其头面肿甚
剧,脉象之热较前又盛,舌苔中心已黄,大便三日未行。为疏方∶
生石膏(四两) 玄参(一两) 连壳(三钱) 银花(三钱) 甘草(三钱)
煎汤三茶盅,又将西药阿斯匹林三分,融化汤中,分三次温服下。头面周身微汗,热退肿
消,继服清火养阴之剂两剂以善其后。
又邻村李姓少年,亦同时得大头瘟症,医治旬日,病益剧,亦求愚治。其头面连项皆肿,心中烦躁不能
饮食,其脉象虽有热,而重按无力。盖其旧有鸦片嗜好,下元素虚,且大便不实,不敢投以大凉之剂。为疏方∶
玄参(一两) 花粉(五钱) 银花(五钱) 薄荷(钱半) 甘草(钱半)
煎汤一大盅,送服阿斯匹林二分,头面周身皆出汗,病遂脱然全愈。
邻村孙××,年三十许,自初夏得喘症。动则作喘,即安居呼吸亦似迫促,服药五十余剂不愈。医者
以为已成肺痨诿为不治。闻愚回籍求为延医,其脉浮而滑,右寸关尤甚,知其风与痰
互相胶漆滞塞肺窍也。为开麻杏甘石汤∶
麻黄三钱、杏仁三钱、生石膏一两、甘草钱半,煎汤送服苦葶苈子(炒熟)二钱,一剂而喘定,继又服
利痰润肺少加表散之
剂,数服全愈。
邻村刁××,年二十余,自孟冬得喘症。迁延百余日,喘益加剧,屡次延医服药,分毫无效。其脉浮
而无力,数近六至,知其肺为风袭,故作喘。病久阴虚,肝肾不能纳气,故其喘浸剧也。即其脉而论,此时肺
中之风邪犹然存在,欲以散风之药祛之,又恐脉数阴虚益耗其阴分。于是用麻黄三钱,而佐以生山药
二两,临睡时煎服,夜间得微汗,喘愈强半。为脉象虚数,不敢连用发表之剂,俾继用生山药末八钱煮粥,
少调白糖,当点心用,日两次,若服之觉闷,可用粥送服鸡内金末五分,如此服药约半月,喘又见轻。再
诊其脉,不若从前之数,仍投以从前汤药方,又得微汗,喘又稍轻,又服山药粥月余全愈。
沧县王媪,年七旬有一,于仲冬胁下作疼,恶心呕吐,大便燥结。服药月余,更医十余人,病浸加剧。
及愚诊视时,不食者已六七日,大便不行者已二十余日。其脉数五至余,弦而有力,左右皆然。舌苔满布,
起芒刺,色微黄。其心中时觉发热,偶或作渴,仍非燥渴。胁下时时作疼,闻食味则欲呕吐,所以不能进
食。小便赤涩短少。此伤寒之热已至阳明之府,胃与大肠皆实,原是承气汤症。特其脉虽有力,然自弦硬中
见其有力,非自洪滑中见其有力(此阴虚火实之脉),且数近六至,又年过七旬,似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