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0-医学衷中参西录-第237页

系他医所治之案,其失处在证原有热,因脚挛误认为寒,竟于 桂枝中增桂加附,以致汗出亡阳,遂至厥逆,仲景因门人之问,重申之而明其所以厥逆之故,实因汗出亡阳。
若欲挽回此证使至夜半可愈,宜先急用甘草干姜汤以回其阳,虽因汗多损液以致咽干,且液伤而大便燥结成阳 明之谵语,亦不暇顾。迨夜半阳回脚伸,惟胫上微拘急,此非阳之未回,实因液伤不能濡筋也。故继服芍 药甘草汤以复其津液,则胫上拘急与咽喉作干皆愈。更用承气汤以通其大便,则谵语亦遂愈也。所用之药息 息与病机相符,故病虽危险可挽回也。
<目录>四、医话<篇名>26.答王××问《神州医药学报》何以用真武汤治其热日夜无休止立效属性:《伤寒论》真武汤乃仲景救误治之方。其人本少阴烦躁,医者误认为太阳烦躁而投以大青龙汤,清之散 之太过,遂至其人真阳欲脱,而急用真武汤以收回其欲脱之元阳,此真武汤之正用 也。观《神州医药学报》所述之案,原系外感在半表半里,中无 大热,故寒热往来,脉象濡缓,而投以湿温之剂,若清之散之太过,证可变为里寒外热(即真寒假热),其 元阳不固较少阴之烦躁益甚,是以其热虽日夜无休止,口唇焦而舌苔黄腻,其脉反细数微浮而濡也。若疑脉 数为有热,而数脉与细浮濡三脉并见实为元阳摇摇欲脱之候,犹火之垂垂欲灭也。急用真武汤以迎回元阳,俾 复本位,则内不凉而外不热矣。是投以真武汤原是正治之法,故能立建奇功,此中原无疑义也。特其语 气激昂,务令笔锋摇曳生姿,于病情之更改,用药之精义皆未发明,是以阅者未能了然也。
<目录>四、医话<篇名>27.答刘××问七伤属性:(1)大饱伤脾∶因脾主运化饮食,饮食太饱,脾之运化力不足以胜之,是以受伤。其作噫者,因脾 不运化,气郁中焦,其气郁极欲通,故噫以通之;其欲卧者,因脾主四肢,脾伤四肢酸懒,是以欲卧;其色黄 者,因脾属土。凡人之五脏,何脏有病,即现何脏所属之本色。此四诊之中,所以望居首也。
(2)大怒气逆伤肝∶因肝属木,木之条上达,木之根下达。为肝气能上达,故能助心气之宣通(肝系下 连气海,上连心,故能接引气海中元气上达于心)。为肝气能下达,故能助肾气之疏泄(肾主闭藏,有肝气以疏 泄之,二便始能通顺)。大怒,其气有升无降,甚而至于横行,其中所藏之相火,亦遂因之暴动 (相火生于命门,寄于肝胆,游行于三焦),耗其血液,所以伤肝而血即少。肝开窍于 目,目得血而能视,肝伤血少,所以其目暗也。
(3)形寒饮冷伤肺∶因肺为娇脏,冷热皆足以伤之也。盖肺主皮毛,形寒则皮毛闭塞,肺气不能 宣通,遂郁而生热,此肺之因热而伤也。饮冷则胃有寒饮留滞,变为饮邪,上逆于肺而为 悬饮,此肺之因冷而伤也。肺主气,开窍于鼻,有病则咳,肺伤,所以气少、咳嗽、鼻鸣也。
(4)忧愁思虑伤心∶因人之神明藏于脑,故脑为精明之府(《内经》脉要精微论),而发出在心,
故心为君主之官(《内经》灵兰秘典),神明属阳,阳者主热。忧愁思虑者,神明常常由心发露,心血必因 热而耗,是以伤心也。心伤,上之不能充量输血于脑,下之不能充量输血于肝,脑中之神失其凭借,故苦惊 喜忘,肝中之魂,失其护卫,故夜不能寐,且肝中血少,必生燥热,故又多怒也。
(5)强力入房久坐湿地伤肾∶因肾有两枚,皆属于水,中藏相火,为真阴中之真阳,以统摄下 焦真阴真阳之气。强力入房则伤阴,久坐湿地则伤阳,肾之真阴真阳俱伤,所以伤肾。肾伤则呼吸之时,不能纳 气归根,所以短气。腰者肾之腑,肾伤所以腰疼。骨者肾所主,肾伤所以脚骨作疼。至于厥逆下冷,亦肾中水 火之气,不能敷布之故也。
(6)风雨寒暑伤形∶因风雨寒暑,原天地之气化,虽非若疠疫不正之气,而当其来时或过于猛烈,即 与人身之气化有不宜。乃有时为时势所迫,或自不经意,被风雨寒暑之气侵,其身体气弱,不能捍御,则 伤形矣。形伤则发落,肌肤枯槁,此犹木伤其本,而害及枝叶也。
(7)大恐惧不节伤志∶因志者为心之所之,必以中正之官辅之,此志始百折不回。中正之官者,胆也,
若过恐惧,则胆失其司,即不能辅心以成志,所以伤志。志伤,则心有所图而畏首畏尾,所以恍惚不乐也。
<目录>四、医话<篇名>28.答刘××问湿温治法之理由属性:湿温病状,纯系湿热郁中,致经络闭塞,故其外虽觉寒凉,而内则小便短涩赤黄也。为小便难,水气 必多归大肠,所以兼泄泻也。其肢体酸痛者,湿而兼风也。胸膈痞满者,湿气挟饮也。
欲治此症,甚属易易,用滑石两许煎汤,送服阿斯匹林一片半,
汗出即愈。盖二药一发汗,一利水,可令内蕴之湿,由汗与小便而解。且二药之性皆凉,其热亦可随之而解。
阿斯匹林又善愈关节疼痛也。余用此方,连治数人,皆一汗而愈。若热剧者,滑石 或多用,或加生石膏数钱与滑石同煎,亦莫不随手奏效也。
<目录>四、医话<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