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 脾也者,原位居中焦,为水 饮上达下输之枢机,枢机不旺,则不待上达而即下输,此小便之所以不禁也。然水饮降下之路不一,《内经》
又谓“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又谓“肝壅两 (胁也)满,卧则惊悸,不得小便。”且芍药为理肝之主药,
而善利小便。由斯观之,是水饮又由胃入肝,而下达膀胱也。至胃中所余水饮,传至小肠渗出,此又人所共知。
故方中用黄 、白术、甘草以升补脾气,即用黄 同寄生、续断以升补肝气,更用龙骨、牡蛎、萸肉、萆 以 固涩小肠也。又人之胸中大气旺,自能吸摄全身气化,不使下陷,黄 与寄生并用,又为填补大气之要药也。
或问∶黄 为补肺脾之药,今谓其能补肝气何也?答曰∶肝属木而应春令,其气温而性喜条达,黄 性 温而升,以之补肝,原有同气相求之妙用。愚自临证以来,凡遇肝气虚弱,不能条达,一切补肝之药不效者,
重用黄 为主,而少佐以理气之品,服之,复杯之顷,即见效验(治验详黄 解)。是知谓肝虚无补法者,非 见道之言也。
或问∶《神农本草经》谓桑寄生能治腰疼、坚齿发、长须眉,是当为补肝肾之药,而谓其能补胸中大气 何也?答曰∶寄生根不着土,寄生树上,最善吸空中之气,以自滋生,故其所含之气化,实与胸中大气为同类。
尝见有以补肝肾,而多服久服,胸中恒觉满闷,无他,因其胸中大气不虚,故不受寄生之补也。且《神农本草 经》不又谓其治痈肿乎?然痈肿初起,服之必无效,惟痈肿溃后,生肌不速,则用之甚效。如此而言,又与黄 之主痈疽败证者相同,则其性近黄 ,更可知矣。
或问∶萆 世医多用以治淋,夫淋以通利为主,盖取萆 能利小便也。此方中用之以固小便,其性果固 小便乎,抑利小便乎?答曰∶萆 为固涩下焦之要药,其能治失溺,《名医别录》原有明文。时医因古方有萆 解厘清饮,遂误认萆 为利小便之要 药,而于小便不利、淋涩诸证多用之。尝见有以利小便,而小便转癃闭者,以治淋证,竟致小便滴沥不通者,
其误人可胜道哉!盖萆 厘清饮之君萆 ,原治小便频数,溺出旋白如油,乃下焦虚寒,气化不固之证,观其 佐以缩小便之益智,温下焦之乌药,其用意可知。特当日命名时,少欠斟酌,遂致庸俗医辈,错有会心,贻害 无穷,可不慎哉!
<目录>一、医方\(四)治喘息方<篇名>1.参赭镇气汤属性: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干,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野台参(四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萸肉(六钱,去净核)
生龙骨(六钱,捣细) 生牡蛎(六钱,捣细) 生杭芍(四钱) 苏子(二钱,炒捣)
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虚者可 与人参同用。
仲景旋复代赭石汤,赭石、人参并用。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参、赭 镇气汤中人参,借赭石下行之力,挽回将脱之元气,以镇安奠定之,亦旋复代赭石汤之义也。
一妇人,年三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其翁知医,以补敛元气之药治之,觉胸 中窒碍不能容受。更他医以为外感,投以小剂青龙汤喘益甚。延愚诊视,其脉浮而微数,按之即无,知为阴阳 两虚之证。盖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而肝肾又不能纳气,故作喘也。为制此汤,病患服药后,未 及复杯曰∶“吾有命矣。”询之曰∶“从前呼吸惟在喉间,几欲脱去,今则转落丹田矣。”果一剂病愈强半,
又服数剂全愈。
一妇人,年二十余,因与其夫反目,怒吞鸦片。已经救愈,忽发喘逆,迫促异常。须臾又呼吸顿停,气息 全无,约十余呼吸之顷,手足乱动,似有蓄极之势,而喘复如故。若是循环不已,势近垂危,延医数人,皆不 知为何病。后愚诊视其脉,左关弦硬,右寸无力,精思良久,恍然悟曰∶此必怒激肝胆之火,上冲胃气。夫胃 气本下行者也,因肝胆之火冲之,转而上逆,并迫肺气亦上逆,此喘逆迫促所由来也。逆气上干,填塞胸膈,
排挤胸中大气,使之下陷。夫肺悬胸中,须臾无大气包举之,即须臾不能呼吸,此呼吸顿停所由来也(此理参 观升陷汤后跋语方明)。迨大气蓄极而通,仍上达胸膈,鼓动肺脏,使得呼吸、逆气遂仍得施其击撞,此又病 势之所以循环也。《神农本草经》载,桂枝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吸不归根即吐出),其能降逆气 可知。其性温而条达,能降逆气,又能升大气可知。遂单用桂枝尖三钱,煎汤饮下,须臾气息调和如常。夫以 桂枝一物之微,而升陷降逆,两擅其功,以挽回人命于顷刻,诚天之生斯使独也。然非亲自经验者,又孰信其 神妙如是哉!继用参赭镇气汤,去山药、苏子,加桂枝尖三钱、知母四钱,连服数剂,病不再发。此喘证之特 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