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40-医学衷中参西录-第139页

有紫痕,知其毒火内攻,肝风已动 也。因思熄风、清火,且托毒外出,惟羚羊角一味能兼擅其长,且色味俱无,煎汤直如清水,孺子亦不苦服。
遂急取羚羊角三钱煎汤,视其服下,过十余分钟即安然矣。
奉天王××之孙女,年五六岁,患眼疾。先经东医治数日不愈,延为诊视。其两目 肉长满,遮掩目睛,分 毫不露,且疼痛异常,号泣不止。遂单用羚羊角二钱,俾急煎汤服之。时已届晚九点钟,至夜半已安然睡去,
翌晨 肉已退其半。又煎渣服之,全愈。盖肝开窍于目,羚羊角性原属木,与肝有同气相求之妙,故善入肝经 以泻其邪热,且善伏肝胆中寄生之相火,为眼疾有热者无上妙药。
奉天韩姓媪,年六十余,臂上生疔毒,外科不善治疗,致令毒火内攻,热痰上壅,填塞胸臆,昏不知人。
有东医数人为治移时不愈,气息益微。延为诊视,知系痰厥。急用蓬砂五钱,煮至融化,灌下三分之二,须臾呕 出痰涎若干,豁然顿醒。而患处仍肿 疼,其疔生于左臂,且左脉较右脉洪紧,知系肝火炽盛,发为肿毒也。遂投以清火解毒之剂,又单将羚羊角二 钱煎汤兑服,一剂而愈。
奉天王××之幼女,年五岁,因出疹倒靥过急,毒火内郁,已过旬日,犹大热不止,其形体病久似弱,而 脉象确有实热,且其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知非轻剂所能治愈。将为疏方,为开羚羊角二钱,生石膏二两,煎 汤一大盅,俾徐徐饮下。连服两剂,全愈。
奉天刘××之幼女,年四岁,于孟夏时胸腹之间出白痧若干,旋即不见,周身壮热,精神昏愦,且又泄泻,
此至危之候也。为疏方∶生怀山药、滑石各八钱,连翘、生杭芍各三钱,蝉蜕、甘草各二钱,羚羊角一钱 (另煎兑服),煎汤一大盅,和羚羊角所煎之汤,共盅半,分三次温服下,其白痧复出,精神顿爽,泻亦遂止。
继又用解毒清火之品调之,全愈。
奉天马××之幼子,年四岁,因出疹靥急,来院求为延医。其状闭目喘促,精神昏昏,呼之不应,周身壮 热,大便数日未行。断为疹毒内攻,其神明所以若斯昏沉,非羚羊角、生石膏并用不可。遂为疏方∶生石膏一 两,玄参、花粉各六钱,连翘、金银花各三钱,甘草二钱,煎汤一大盅,又用羚羊角二钱煎汤半盅,混合,三 次温服下,尽剂而愈。
奉天陈姓女,年六七岁,疹后旬余灼热不退,屡服西药不效。后愚视之,脉象数而有力,知其疹毒之余热 未清也。俾单用羚羊角一钱煎汤饮之,其热顿愈。
天津俞××之幼子,年四岁,出疹三日,似靥非靥,周身壮热,渴嗜饮水,其精神似有恍惚不稳之意,其脉 象有力,摇摇而动。恐其因热发痉,为开清热托毒之方,加羚羊角一钱以防其发痉,购药至,未及煎而痉发,
且甚剧,遂将羚羊角与诸药同时各 煎,取汤混合,连连灌下,其痉即愈。又将其方去羚羊角,再煎服一剂,全愈。
沧州张××,来院询方,言其家有周岁小儿出疹,延医调治数日,其疹倒靥皆黑斑,有危在旦夕之势,
不知尚可救否。细询之,知毒热内陷。为开羚羊角一钱及玄参、花粉、连翘各数钱,俾将羚羊角另煎汤半茶盅,
与余三味所煎之汤兑服,一剂而愈。
沧州赵××幼子,年五岁,因感受温病发痉,昏昏似睡,呼之不应,举家惧甚,恐不能救。其脉甚有力,
肌肤发热。因晓之曰∶“此证因温病之气循督脉上行,伤其脑部,是以发痉,昏昏若睡,即西人所谓脑脊髓炎 也。病状虽危,易治也。”遂单用羚羊角二钱,煎汤一盅,连次灌下,发痉遂愈,而精神亦明了矣。继用生石 膏、玄参各一两,薄荷叶、连翘各一钱,煎汤一大盅,分数次温饮下,一剂而脉静身凉矣。盖痉之发由于督脉,
因督脉上统脑髓神经也(督脉实为脑髓神经之根本)。羚羊之角乃其督脉所生,是以善清督脉与神经之热也。
沧州刘××之幼子,甫周岁,发生扁桃体炎喉证,不能食乳,剧时有碍呼吸,目睛上泛。急用羚羊角一钱,
煎汤多半杯,灌下,须臾呼吸通顺,食乳如常。
沧州李氏妇,年二十余,因在西医院割瘰 ,住其院中,得伤寒证甚剧,西医不能治。延往诊视,其喘 息迫促,脉数近七至,确有外感实热,而重诊无力,因其割瘰 已至三次,屡次闻麻药,大伤气分故也,其心 中觉热甚难支,其胁下疼甚。急用羚羊角二钱,煎一大盅,调入生鸡子黄三枚,服下,心热与胁疼顿止。继投 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每剂煎汤一大碗,仍调入生鸡子黄三枚,分数次温服下,连服二剂全愈。
内子王氏生平有病不能服药,闻药气即思呕吐。偶患大便下血甚剧,时愚自奉还籍,彼自留奉,因粗 识药性,且知羚羊角毫 无药味,自用羚羊角一钱煎汤服之,立愈。
友人毛××,善治吐衄闻名。其治吐衄之方,多用羚羊角。曾询其立方之义。××谓∶吐衄之证多因冲气上 冲,胃气上逆,血即随之妄行。其所以冲胃冲逆者,又多为肝火、肝气之激发,用羚羊角以平肝火、肝气,其 冲气不上冲,胃气不上逆,血自不妄行而归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