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吐衄及呕吐,必须将矾味用微温之水淘净。淘时,必于方中原
定之分量外,多加数钱,以补其淘去矾味所减之分量及药力。
又∶薛立斋原有血因寒而吐者,治用理中汤加当归之说。特其因寒致吐血之理,未尝帮助,是以后世间有
驳其说者。由斯知着医书者宜将病之原因仔细发透,俾读其书者易于会悟,不至生疑为善。
不惟吐衄之证有因寒者,即便血之证亦有因寒者,特其证皆不多见耳。邻村高某,年四十余,小便下血久
不愈,其脉微细而迟,身体虚弱,恶寒,饮食减少。知其脾胃虚寒,中气下陷,黄坤载所谓“血之亡于便溺者,
太阴不升也。”为疏方∶干姜、于术各四钱,生山药、熟地黄各六钱,乌附子、炙甘草各三钱。煎服一剂,血
即见少。连服十余剂,全愈。此方中不用肉桂者,恐其动血分也。



<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篇名>3.清降汤

属性:治因吐衄不止,致阴分亏损,不能潜阳而作热,不能纳气而作喘。甚或冲气因虚上干,为呃逆、为眩晕。
心血因虚甚不能内荣,为怔忡、为惊悸不寐。或咳逆、或自汗诸虚证蜂起之候。
生山药(一两) 清半夏(三钱) 净萸肉(五钱) 生赭石(六钱,轧细) 牛蒡子(二钱,炒捣)
生杭芍(四钱) 甘草(钱半)



<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篇名>4.保元寒降汤

属性: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而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上焦兼烦热者。
生山药(一两)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八钱,轧细) 知母(六钱) 大生地(六钱) 生杭芍(四钱)
牛蒡子(四钱,炒捣) 三七(二钱,细轧药汁送服)
一叟,年六十四,素有劳疾,因劳嗽太甚,呕血数碗。其脉摇摇无根,或一动一止,或两三动一止。此气
血虚极,将脱之候也。诊脉时见其所嗽吐者,痰血相杂。询其从前呕吐之时心中发热。为制此汤,一剂而血止,
又服数剂脉亦调勺。
\x附录∶\x
直隶青县张××来函∶
河间裘××,年二十八岁。患咳嗽吐血,且咯吐甚多,气分太虚,喘息迫促,上焦烦热,其脉大而无力,右
部尤甚,盖血脱而气亦将脱也。急用保元寒降汤,加青竹茹、麦门冬各三钱。一剂血止。至第二剂,将台参五
钱易为西洋参一钱,服之而愈。方病相投,效如影响,洵不误也。



<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篇名>5.保元清降汤

属性:治吐衄证,其人下元虚损,中气衰惫,冲气胃气因虚上逆,其脉弦而硬急,转似有力者。
野台参(五钱) 生赭石(八钱,轧细) 生芡实(六钱) 生山药(六钱) 生杭芍(六钱) 牛蒡子(二钱,
炒捣) 甘草(钱半)
\x附录∶\x
友人毛××曾治一少年吐血证。其人向经医者治愈,旋又反复。毛××诊其脉弦而有力,知其为冲胃之气上逆
也。遂于治吐血方中,重用半夏、赭石以降逆,白芍、牡蛎(不 )以敛冲泻热,又加人参以补其中气,使中
气健旺以斡旋诸药成功。有从前为治愈之医者在座,颇疑半夏不可用,毛××力主服之。一剂血止,再剂脉亦
和平,医者讶为异事。毛××晓知曰∶“此证乃下元虚损,冲气因虚上逆,并迫胃气亦上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
力,李士材四字脉诀所谓∶直上直下,冲脉昭昭者,即此谓也。若误认此脉为实热,而恣用苦寒之药凉其血分,
血分因凉而凝,亦可止而不吐,而异日瘀血为恙,竟成劳瘵者多矣。今方中用赭石、半夏以镇冲气,使之安其
故宅,而即用白芍、牡蛎以敛而固之,使之永不上逆。夫血为气之配,气为血之主,气安而血自安矣,此所以
不治吐血,而吐血自止也。况又有人参之大力者,以参赞诸药,使诸药之降者、敛者,皆得有所凭借以成功乎。”



<目录>一、医方\(七)治吐衄方

<篇名>6.秘红丹

属性:治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屡服他药
不效者,无论因凉因热,服之皆有捷效。
川大黄(一钱细末) 油肉桂(一钱细末) 生赭石(六钱细末)
上药三味,将大黄、肉桂末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下。
一妇人,年近三旬,咳嗽痰中带血,剧时更大口吐血,常觉心中发热。其脉一分钟九十至,按之不实。
投以滋阴宁嗽降火之药数剂无效。因思此证,若用药专止其嗽,嗽愈其吐血亦当愈。遂用川贝九钱,煎取清汤
四茶盅,调入生山药细末一两,煮作稀粥。俾于一日连进二剂,其嗽顿止(此方可为治虚嗽良方),吐血证亦
遂愈。数日后,觉血气上潮,肺复作痒而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