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已里发出即汗,五日已外无者,非 也,各随应见而治之。
〔阎〕治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
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惟伤食则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药下之。(海藏云∶宜以药下
之者,当察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以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汤,太阴阳明也。惺惺散,
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
当以脉别之。)
小儿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凉,面赤,时嗽时嚏,惊悸,此疮疹欲发候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汤、消毒
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喉或生疮,
与甘桔汤、甘露散,余根据前说。大人小儿同治法,惟大小不同耳。(海藏云∶消毒散,太阳药也。
白虎汤,治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药也。甘露散,肺肾药也。甘桔汤,少阳药也。紫雪,天冬、麦冬、黄芩、生
地为血剂。玉露散,肺肾药也。石膏、寒水石为气剂,以上五方,皆泻时暑之药。)
\x升麻葛根汤\x 治伤寒瘟疫,风热壮热头痛,疮疹已、未发,并宜服之。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炙。各等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无时温服。(海藏云∶升麻葛根汤,太阳阳明之药。
陈文中云∶身热腹痛者,身热泄泻者,身热惊悸者,身热汗出者,身热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汤。
张巽之云∶凡痘见 点,忌葛根汤,恐发得表虚也。)
\x惺惺散\x 治小儿风热疮疹,伤寒时气,头痛壮热,目涩多睡,咳唾气壅,鼻塞清涕。
白术 桔梗 细辛 栝蒌根 人参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入薄荷三叶,煎至半盏,时时与服。《活人》云∶加防风、
川芎,亦各随经也。(海藏云∶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
上二方发表平剂。
王朝奉\x四物解肌汤\x
芍药 黄芩 升麻 葛根
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服。或云∶小儿伤寒疫疠,潮热疮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别者,
并皆辛凉之剂调之,即以四物汤解肌之类。(海藏云∶此论即有表也。若内伤,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发
热者,当以食药去其物则可。若得便后仍发热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汤,比钱氏升麻葛根汤减甘草加黄芩,
以有表热之意也。)
〔田〕\x防风苍术汤\x 治小儿邪热在表,恶风恶寒,疮疹未出,可解表发 疹。
防风(半两) 苍术 石膏(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川芎 黄芩(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此方恶寒者宜用之。)
上二方辛凉之剂,表有热者宜之。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内伤饮食,宜枳术丸。伤冷食饮,神应丸。
〔丹〕一男子年十六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
痘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以参、 、当归、苍术、陈皮,大料浓与之,饮至二十
余帖,痘始出。又二十帖,则成脓 ,身无全肤。或曰∶病劳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予曰∶此但
虚耳,无寒也,只前方守之。又数十帖而安。后询其病因,为先四五日恐有出痘之患,遂极力采樵,
连日出汗甚多。
〔钱〕五脏各有一证∶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 ,脾脏疹,归肾变黑。
〔海〕肝脏水 ,色或青;肺脏脓 ,色或白;脾脏疹,或如麸糠色;心脏 ,其色赤;变归肾则色黑矣。
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大小不等。
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秽血,生下则其毒当出,故疮疹之状,皆五脏之液。肝主泪,肺主涕,心主血,脾
为裹血。其疮出有五名,肝为水 ,其液出如水,其色青而小;肺为脓 ,以涕稠浊如脓,其色白而大;心为
主血,其色赤而小,次于水 ;脾为疹,其色赤黄而小。涕泪出多,故脓 水 皆大。血荣于内,所出不多,
故疹皆小。又病水 脓 者,涕泪俱少,以液从疮出故也。譬如泡中容水,水去则泡瘦矣。
上水 者,俗谓之水痘也。脓 者,俗谓之痘子也。 者,俗谓之 子也。疹者,俗谓之麻子也。痘之
形状最大,水痘次之, 又次之,麻子最小,隐隐如麻子也。
更看时月重轻。大抵疮疹属阳,出则为顺,故春夏病为顺,秋冬病为逆。冬月肾旺又盛寒,病多归肾变黑。
又当辨春脓 ,夏黑陷,秋 子,冬疹子,亦不顺也。
凡疮疹只出一般者善。先发脓 ,后发疹子者顺。先发水 ,后发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