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38-医学纲目-第604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谓妇人乳子者。)
〔钱〕热证疏利,或解化后无虚证,勿温补,热必随生。
【目录】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篇名】潮热属性: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也。
〔钱〕
地骨皮散
治虚热潮作,亦治伤寒壮热及余热。

知母 甘草(炙) 半夏(洗,七次) 银柴胡(去芦) 人参 地骨皮 赤茯苓(以上各等分)
如有惊热,加蝉蜕、天麻、黄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饮子。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水煎,食后温服,量大小加减。(海藏云∶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汤加 减法。自汗者地骨皮散,无汗者柴胡汤、三黄汤。仲景所用,钱氏改诸丸散加减,并出古法。)

生犀散
治症同前。

生犀角(锉末,二钱) 地骨皮 赤芍药 柴胡 葛根(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二钱,水煎,食后温服。(海藏云∶生犀汤,即犀角地黄汤加减法,此少阳阳明相合也。)
〔田〕
犀角散
治小儿骨蒸肌瘦,颊赤口干,晚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躁,四肢困倦,饮食虽多,不生肌肉。

犀角末) 地骨皮 麦门冬 枳壳(麸炒) 大黄(蒸) 柴胡 茯苓 赤芍药 黄 桑白皮 人参 鳖甲(醋涂炙。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二钱入青蒿少许,水煎,量儿大小加减,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丹〕小儿潮热盗汗,胡黄连、柴胡等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大。每二丸酒化开,入少水,煎小沸,服。
〔钱〕朱监簿子五岁,夜发热,晓即如故,众医有作伤寒治者,有作热治者,以凉药解之不愈。其候多涎 而喜睡。他医以铁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饮。钱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术散一两,煎药汁三升,
使任意取足服。朱生曰∶饮多不作泻否?钱曰∶无生水不作泻,纵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生曰∶先治何 病?钱曰∶止泻治痰,退热清神,皆此药也。至晚服尽。钱视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术散三升,服尽得稍愈,
第三日,又服白术散三升,其子不渴无涎。又投阿胶散,二服而安。
〔钱〕
秦艽散
治潮热减食蒸瘦。

秦艽(去头,切,焙) 甘草(炙。各一两) 薄荷叶(切,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八分,食后温服。
〔洁〕潮热有时,胸满短气者,桃枝丸。(方见小儿积热。)
〔汤〕风痰热,晚热早凉,吃水无时,此候乃痰作潮而生风热,即宜金星丸下之。或气弱者不可下,宜夺 命散以控下涎,次服惺惺散加南星、白附子。(夺命散方见惊风门。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金星丸
治风热结聚,喉内痰鸣,喘粗咳嗽,面红腮肿,咽膈壅塞,发热,狂躁,多渴。

郁金末 雄黄(另研。各一分) 腻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上为末,米醋糊丸麻子大,薄荷腊茶下。
〔《脉经》〕云∶小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夜热也。海藏云∶夜热属阴,四顺饮之类,此 血热在夜也。
【目录】卷之三十七·小儿部\心主热【篇名】积热属性:久热也。疳热亦久,但兼面黄吃炭土,鼻下烂也。
〔无〕小儿积热者,表里俱热,遍身皆热,颊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黄,先以四顺、清凉饮子利 动脏腑,则热去。既去复热者,内热已解,而表热未解也,当用惺惺散、红绵散加麻黄微发汗,表热乃去。
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何也?世医到此,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以谓不可医,误致夭伤 者甚多。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再发热,非热证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 气,则收阳归内,身体便凉。热重者,用银白散。
清凉饮子 每服二钱,薄荷三钱,同煎。(方见治寒热法。)惺惺散(方见痘疹门。)

红绵散
白僵蚕(炒,二两) 天麻(生用,一两)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黄,二两) 苏木节(另研,二两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红绵少许,同煎至六分,温服。凡小儿风热,头目不清,并宜服 之。若伤寒有表证发热者,每服入去节麻黄末五分;有里热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钱,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参 白茯苓 干山药 白术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药用处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风 症加天麻,治痢加罂粟壳。

银白散
干山药 白术 白茯苓(各半两) 人参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小盏,枣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温服,不拘时候。
〔钱〕
桃枝丸
疏取积热及结胸,又名
桃符丸

巴豆霜 大黄 黄柏(各一钱) 轻粉 砂(各半钱)
上细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汤下。一 儿五七丸。五七岁二三十丸,未 儿二三丸,临卧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