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者,寒凉药中必兼升散并热剂,初下痢不可用参、术,唯气虚者用之。
〔《衍》〕有一男子,暑月患血痢,医妄用寒药逆制,专用木香、黄连、阿胶治之。此药始感便用则可,
倘病久肠虚者不宜服,切宜戒之。地榆性沉寒苦,惟下焦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未可轻使。
〔丹〕古方用浓朴、专为泻积滞之气。然浓朴性大温而散气,久服大能虚人,滞气稍行即去之。余滞未尽,
宜炒枳壳、陈皮。然枳壳亦能耗气,比浓朴虽少缓,比陈皮亦为重,若滞气退一半,亦当去之,只用陈皮以和
众药。然陈皮去白用,有补泻之兼能。若为参、术之佐,亦纯作补药用。



<目录>卷之二十三・脾胃部\滞下

<篇名>久泄久痢

属性:〔丹〕予族叔年七十,禀壮形瘦,夏末患泄痢,至秋百方不应。予视之,病虽久而神不瘁,小便涩少而不
赤,两手脉俱涩而颇弦,自言胸微闷,食亦减。因悟曰∶此必多年沉积,癖在肠胃。询其平生喜食何物?曰∶
我甚喜食鲤鱼,三年无日不用。予曰∶积痰在肺,肺为大肠之脏,宜大肠之不固也,当与澄其源而流自清。以
茱萸、陈皮、青葱、 苜根、生姜煎浓汤,和以砂糖,饮一碗许。自以指探喉中,至半时吐痰半升如胶。其夜
减半。次早又服,又吐半升而痢止。又与平胃散加白术、黄连,旬日而安。
朱仲符,年近七十,右手风挛多年。七月患泄泻,百药不愈。诊其脉右手浮滑而洪数。予曰∶此必太阴分
有积痰,肺气壅郁,不能下降,大肠虚而作泄,当治上焦。遂用萝卜子加浆水蜜探之而吐,得痰一块大如碗,
色如琥珀,稠粘如胶,痢遂止,不服他药。( 苜一本作“鹿目”,无考。)
〔子和〕东门一男子,病泄痢不止,腹鸣如雷,不敢冷坐,坐则下注如倾。诸医例断为寒症,官桂、干姜、
丁香、豆蔻、枯矾、龙骨之属,皆服之矣,针灸无效,迁延已二十载矣。一日问于戴人,戴人曰∶两手寸脉皆
滑,予不以为寒。然其所以寒者,水也。以茶调散涌寒水五七升,又以无忧散泄积水数十行,乃通因通用之法
也。次以五苓散淡剂渗泄利水道,又以甘露散止渴,不数日而冷食寒饮皆如故。此法王启玄言之矣,奈无人用
之,何哉。太康刘仓使,大便少而频,日七八十次,常于两股间悬半枚瓠芦。戴人见而笑之曰∶便既频而少,
欲通而不得通也,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也,止宜一服药之力。乃与药大下二十余行,顿止。
〔洁〕治泄痢久不安,脓血稠粘,里急后重,日夜无度,宜大黄汤。用大黄一两锉,用好酒两大盏浸半日,
同煮至一盏半,去渣,分为二次,顿服之。痢止停服。未止再服,以利为度。又服芍药汤以和之,所以彻其毒
也。(芍药汤方见滞下和里条。)
〔《保》〕\x白术黄芩汤\x 服前药痢已除,宜以此和之。
白术(一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上 咀,水煎,去渣温服。
〔丹〕有人每早须大泻一行,或腹痛,或不腹痛,空心服热药亦无效。有人教以夜食前又进热药一服遂安。
后如此常服,愈。盖暖药虽平旦服之,至夜力已尽,无以敌一夜阴气之故也。
〔《本》〕治肾泄,\x五味子散\x。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半两)
上二味,炒香熟研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有一人,每五更将天明时必溏痢一次,如是数月。有人
云∶此名肾泄,肾感阴气而然,服此顿愈。
每日早起泻一二行,俗谓之受肚泻是也。其症有二∶一属寒积在内,即前二条之症是也。一属食积在脾。
尝治翁仲政久泄,早必泄一二行,泄后便轻快,脉滑而少弱。先与浓朴和中丸五十丸大下之。后以白术为君,
枳壳、茯苓、半夏为臣,浓朴、炙甘、芩、连、川芎、滑石为佐,吴茱萸十余粒为使,生姜煎服十余帖而愈。
〔仲〕下痢已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本》〕治痼冷在肠胃间,频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不可畏药
以养病也。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生。各二钱) 大黄(生,细切,水一盏浸半日,煎汁用之)
上 咀,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去渣,分三温服。服自夜至晓令尽,否则更以干姜
丸佐之。
\x干姜丸\x
干姜 巴豆(去心,研,炒黄) 大黄 人参(各一两)
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桐子大。食前,用汤吞下一丸,陈米饮亦得。
有人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欲发吐利。自冬后至暑月,积伤发暴下,数日不已。《玉函》云∶下痢
至隔年月日应期而发者,此为有积,宜下之。止用温脾汤尤佳。如难下,可佐以干姜丸,后服\x白术散\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