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肾拘急者,盖有一种顽痰恶物,闭气滑肠,里急后重者,状如痢疾,片晌即已。
若有痰涎易下者,快利不可胜言,顿然满口生津,百骸爽快。间有片时倦怠者,盖因连日病苦不
安,一时为药力所胜,气体暂和,如醉得醒,如浴方出,如睡方起。此药并不洞泄刮肠大泻,但
取痰积恶物,自肠胃次第而下,腹中糟粕,并不相伤。其推下肠腹之粪,则药力所到之处,是故
先去其粪。其余详悉,不能备述,服者当自知之。
\x黄连导痰汤\x二陈汤加黄连枳实是也。
〔垣〕\x黄芩利膈丸\x利胸中热,治膈上痰。
黄芩(生炒。各一两) 南星(三钱) 半夏(五钱) 黄连(三钱) 枳壳(三钱) 白术(五钱)
陈皮(三钱) 泽泻(五钱) 白矾(五分)
上为末,水浸蒸饼丸。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食远服。
〔丹〕\x中和丸\x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
各等分为末,蒸饼糊丸。
〔垣〕\x小黄丸\x化痰止涎,除湿,和胃气。治胸膈不利。
黄芩(一两) 干姜(二钱) 白术(半两) 半夏(姜制,五钱) 泽泻(三钱) 黄 (半两)
上为末,蒸饼糊丸,白汤下。
〔罗〕\x祛风丸\x有人喜食酸咸,酒色过节,渗注成痰。饮聚于胸膈,满则呕逆,恶心涎流,
一臂麻木;升则头目昏眩;降则腰脚疼痛;深则左瘫右痪;浅则厥然倒地。此药宽中祛痰,搜风
理气,和血驻颜,延年益寿。
半夏曲 荆芥(各四两) 槐角子(炒) 白矾(生) 橘红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六十丸,生姜、皂角子仁汤送下,日三服。
〔《玄》〕\x导痰丸\x
半夏(六两,分作三处,一分矾水浸,一分肥皂角为末水浸,一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
上余药在下,半夏在上,浸至十日半月,时时动水,令二药相透。次相合一处,拣去巴豆、
皂角,慢火煮干,取半夏切碎晒干入
甘遂(制,二两) 百药煎(二两) 僵蚕(一两) 全蝎(二两)
上为末。同前半夏末一处合和用,拣出皂角炼膏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每服十五丸,
实者二十五丸。
〔《本》〕膈上有痰,\x川芎丸\x。
川芎(二两,细锉,慢火熬熟) 川大黄(二两,蒸令干)
上件焙干为末。用不蛀皂角五七挺,温水揉汁,绢滤出渣,瓦罐中熬成膏,和前二味为丸,
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三丸,生姜汤下。
〔《经》〕治风痰。用郁金一分,藜芦十分,各为末和匀。每服一字,用温浆水调下,以余浆水
漱口,仰服,以食压之。
〔海〕\x五饮汤\x治五饮最效。
旋复花 人参 陈皮(去白) 枳实 白术 茯苓 浓朴(制) 半夏(制) 泽泻 猪苓
前胡 桂心 白芍 甘草(炙)
上等分。每两分四服,姜十片,水二盏煎,去渣,温服无时。忌肉食、生冷等物。因酒成饮,
加葛根、葛花、砂仁。
〔《局》〕\x倍术丸\x治五饮。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癖饮,水在两胁;三曰痰饮,水
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五曰流饮,水在胁间,沥沥有声。皆由饮水过多,或饮冷酒所致。
白术 桂心(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上为末,蜜丸。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加至三十丸,食前。
〔《本》〕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肠鸣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
不欲食。此因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x旋复花汤\x。
细辛 陈皮 桂心 人参 甘草 桔梗 芍药 半夏 旋复花(以上各半两) 赤茯苓
上为末。每服四钱,姜七片煎,去渣,温服。
〔罗〕\x木香半夏丸\x治痰涎上壅,心胸不利,常服消痰宽膈。
木香(七钱) 半夏(一两) 陈皮 茯苓 姜屑 人参 草蔻 白附子(各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食后生姜汤下三五十丸。
\x降痰丸\x治三焦气涩,下痰饮,消食利膈,痞满咳唾稠粘,面热目赤,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常服升降滞气,消化痰涎。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京三棱 枳壳(麸炒) 半夏(汤洗) 大黄 黑牵牛(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食后姜汤下。
运气痰饮,皆属湿土。经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饮积。又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
甚则饮发中满。又云∶土郁之发,饮发中满。又云∶太阴之胜,腹背病满,饮发于中。治以诸热
剂是也。
〔《撮》〕诸痰为病,头风喘嗽,一切痰饮∶丰隆、中脘。
〔《心》〕妇人年高,风痰作楚,脉沉实滑数。痰在下,则无力;在中,则胸膈闭闷;在上,
则头风喘嗽昏晕。发则抽牵,手足皆动∶风门(沿皮二寸半、) 巨阙(三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