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薄桂少许。
又方 治疝痛。
山栀(二两,炒) 山楂(四两,炒) 枳实(炒) 茴香(各二两,炒) 柴胡 牡丹皮 八角
茴香(炒,各一两) 桃仁 茱萸(炒,半两)
上研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下五六十丸。
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太阳,发热恶寒,小腹连毛际间,闷痛不可忍。
栀子仁(炒) 桃仁(炒) 枳实(炒) 山楂(各等分)
上味,同研细,入生姜汁半合,同水一小钟荡起,煎令沸,热服之。一方加茱萸。
杨淳三哥,因旧有肾气,上引乳边及右胁痛,多痰,有时膈上痞塞,大腑秘结,平时少汗,脉弦甚。与保
和温中各二十丸,研桃仁、郁李仁吞之。
〔《本》〕治膀胱气痛,\x茴香散\x。
茴香 金铃子肉 蓬莪术 京三棱(各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每发痛甚连日,只三二服,立定。
治膀胱气,\x金楝散\x。
巴豆(一百粒,去壳) 川楝子(二十四个,汤浸去薄皮,切作片子)
上二味,用麸二升,同炒令黄赤,去麸与巴豆不用,只将川楝肉一味为末,每服三钱,温酒空心送下。余
阅古今一切名方,无如此奇特有效。一方川楝子不用巴豆炒亦妙。
〔《灵》〕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师传篇 疾饥胃热,痛胀,肠寒也。)
〔丹〕诸疝痛处,用手按之不痛者,属虚,必用桂枝、炒山栀、细切川乌头等分,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打
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腹白汤下。
疝可按者,并于历代独治外寒条下求之。
丹溪云∶疝有挟虚而发者,其脉不甚沉紧,而大豁无力者是也。然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当以参、
术为君,疏导药佐之。盖疏导药即桃仁、山楂、枳实、栀仁、茱萸、川楝、玄胡索、丁香、木香之类,以佐参、
术之类是也。
〔海〕姬提领因疾,服凉剂数日,遂病脐腹下大痛,几至于死。与姜附等剂,虽稍苏,痛不已,随本方内
倍芍药,服之愈。
〔罗〕疝气治验 癸丑岁,治火儿赤怜歹病疝气,复因七月间饥饱劳役,过饮 乳,所发甚于初,面色青
黄不泽,脐腹阵痛,搐撮不可忍,腰不能伸,热物熨之稍缓,脉得沉小而急。予思《难经》有云∶任之为病,
男子内结七疝,皆积寒于小肠所致也。非大热之剂,即不能愈。遂制一方,名之曰沉香桂附丸。每服一百丸,
空心温酒下,间服天台乌药散,旬日良愈,明年秋如故。
\x沉香桂附丸\x 治中气虚弱,脾胃虚寒,饮食不美,气不调和,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心腹疼痛,胁肋膨胀,
腹中雷鸣,面色不泽,手足厥逆,便利无度。又治下焦阳虚,及疗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痛不能伸,喜
热熨稍缓。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脐) 干姜(炮) 良姜(炒) 官桂(去皮) 茱萸(汤洗
)茴香(炒。各一两)
上研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止,空心食前热米饮汤下,日三服。忌冷物。
〔丹〕\x治疝劫痛方\x
川乌头(细切) 栀子仁(去壳)
上各等分,煎汤服之神效。湿多 肿者,乌头为君。盖川乌头治外束之寒,栀仁治内郁之热也。
〔罗〕阴疝,足厥阴之脉,环阴器抵小腹,或痛因肾虚,寒水涸竭,泻邪补肝,宜以蒺藜汤主之。
\x蒺藜汤\x 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房欲劳痛不可忍者。
蒺藜(炒,去尖) 附子(炮,去皮脐) 山栀仁(各半两)
上研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丹〕又方
橘核 桃仁 栀子 茱萸 川乌(各等分)
上研煎服。
治疝作急痛。
苍术(盐炒) 香附(盐炒) 茴香(炒,为佐) 黄柏(酒炒,为君) 青皮 玄胡索 益智
桃仁(为臣) 附子(盐水炒) 甘草(为使)
上研为末,作汤服后,一痛过,更不再作矣。
〔仲〕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x当归生姜羊肉汤\x主之。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上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一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十片。痛多而呕者,加陈皮二
两,白术一两。如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衍义》云∶张仲景治寒疝,用生姜羊肉汤,服之无不应验。有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腹脐以下胀
满,手不敢犯,此寒疝也,师将治之,以抵当汤谓有瘀血,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二服遂愈。
〔丹〕诸疝痛处,用手按之大痛者,为实也。
〔罗〕疝气痛,及脚膝无力,控睾证。至真要大论云∶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