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法也。
〔《集》〕胁痛∶悬钟 窍阴(此二穴,左取右,右取左,窍阴出血妙。) 外关 三里(此一穴正取。)
又法∶支沟 章门 中封 阳陵泉(治闪挫。) 行间(泻肝怒气。) 期门(治伤寒后胁痛。)
治胁并胸痛不可忍∶期门(四分。) 章门(六分,灸七壮至七七壮。) 行间 丘墟 涌泉 〔东〕胸胁痛∶期门(沿皮三寸。) 支沟 胆俞(沿皮半寸。) 胸胁胀满痛∶公孙 三里 太冲 三阴交 腰胁痛 环跳 至阴 太白 阳辅 〔《撮》〕胁肋痛∶支沟(透间使,泻之,灸。) 外关(透内关,如取支沟,不必再取外关。)
〔《通》〕胁痛∶阳陵泉 〔《甲》〕胁下支满,呕吐逆,阳陵泉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痛,阴陵泉主之。
〔仲〕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灵》〕合腋张胁者肺下,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青色粗理者肝大,肝大则逼胃迫咽,则苦膈中,
且胁下痛。
凡胁骨偏举者肝偏倾,肝偏倾则胁下痛。揭唇者脾高,脾高则 引季胁而痛。(俱见本藏篇。)脾满 气逆。(见喘条。)
<目录>卷之十四·肝胆部\胁痛<篇名>附∶腋肿、腋臭属性:《内经》针灸刺腋肿,有二法∶ 其一取胆。经云∶胆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缺盆中肿痛、腋下肿是也。
其二取心。经云∶心主手厥阴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腋肿,皆视虚实寒热陷下,施补泻疾留灸也。
〔丹〕\x腋气神效方\x 密陀僧(一两) 白矾(七钱) 砂(少许) 麝香(少)
上为细末,先用皂角煎汤洗,后敷上。
又方 铜青 密陀僧 辰砂 白矾 砂 白附子 亦如前法搽之。
〔《本》〕治腋气。用夜明砂,不拘多少为末,用豆豉汁调涂,立效。
又方 以铜青好者,不以多少,米醋调成膏,先洗净腋下,用轻粉掺过,即使上件涂之,立效。
〔《经》〕治狐臭。用生姜涂腋下,绝根本。
〔《三因》〕治狐臭。大蜘蛛一个,以黄泥入少赤石脂,捣罗极细,入盐少许,杵为一窠,包藏蜘蛛在内,
以火烧令通红,放冷剖开,将蜘蛛研细,临卧入轻粉一字,用酽醋调成膏,敷腋下。明日登厕,必泻下墨汁,
臭秽不可闻,于远僻处倾埋之,免致染人。
〔世〕治腋气。先用刀削去腋毛净,用白定粉,水调搽敷患处,至过六七日夜后,次日早看腋下有一黑点,
如针孔大,用笔点定,即用艾炷灸七枚,灸过攻心中痛,当用后药下之。
青木香 槟榔 丁香 檀香 麝香 大黄 上煎服,以下为度。
<目录>卷之十四·肝胆部<篇名>诸疝属性:(附少腹痛同一治法)
疝痛,属足厥阴肝经也。小腹,亦属肝经也。故疝痛与小腹痛同一治法。所谓疝者,睾丸连小腹痛也。其 痛有独在睾丸者,有独在小腹偏于一边者,有睾丸如升斗者, 疝是也,又立卧出入往来者,狐疝是也。
〔丹〕疝痛之甚者也,睾丸连小腹急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边者,皆足厥阴之经也。或有形,
或无形,或有声,或无声,或有形如瓜,有声如蛙者。《素问》以下历代名医,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 寒收引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有得寒而无疝者,又必有说,通之可也。予尝因门户上履霜雪,踢水徒 涉,不曾病此。以予素无热在内也。因而思之,此症始于湿热在经,郁而至久,又感寒气外束,湿热之邪,不 得疏散,所以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或曰∶此症多客厥阴一经,其道远,其位卑,郁积湿热,何由而 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本经火积之久,母能生子,
湿气便盛,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暴,为寒所束,宜痛之亦大暴也。愚见有用乌 头、栀子等分作汤用之,其效亦敏。后因此方随症与形加减用之,无有不应。然湿热又须分多少而施治,但湿 者肿多, 疝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以疏导药佐之,诊其脉不甚沉急,而大豁无力者是 也。然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
〔罗〕\x丁香楝实丸\x 治男子七疝,痛不可忍者,妇人瘕聚带下,皆任脉所主,阴经也。乃肝肾受病,治 法同归于一。
当归(去芦) 附子(炮,去皮脐) 川楝子 茴香(各一两)
上锉碎,以好酒三升,煮酒尽为度,焙干作细末,每药末一两,入下项药∶ 丁香(五分) 全蝎(十三个) 玄胡索(五钱) 木香(五分)
上四味,同为细末,入前项当归等末,内拌匀,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温酒空心送下。
(一方无当归、木香,名苦楝丸,立效。)
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全蝎,治风之圣药也。川楝、茴香,皆入小腹经。当归、玄胡索,和血止痛。
疝气带下,皆积寒邪于小肠之间,故以附子佐之,丁香、木香为引导也。
漆匠韩提控,疝气每发,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