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赤。又云∶少阳之胜,目赤是也。
三曰燥邪伤肝。经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民病目赤。又云∶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胁痛
目赤是也。
《内经》灸刺白眼痛,有四法∶
其一取足太阳。经云∶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故知取之也。
其二取足阳明。经云∶目痛赤脉从下上者,阳明病,故知取之也。
其三取足少阳。经云∶目痛赤脉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又手足少阳之脉,所生病者,皆目锐 病,故知取
之也。
其四取跷脉。经云∶邪客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左刺右,右刺左。又云∶
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也。
灸刺黑珠痛,有三法∶
其一取足太阳,经云∶足太阳有过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若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是也。
其二取足厥阴。经云∶肝足厥阴之脉,上入颃颡,连目系,故取之也。
其三取少阴。经云∶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属目系,取之掌后一寸也。又足少阳之正阳明之正,皆系目
系,经无取法也。
〔子和〕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新息帅府,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
云∶宜刺上星至百会,速以 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空穴上兼眉际二十刺,及鼻两孔内,以草茎弹子出
血如前,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初。
〔洁〕眼痛睛欲出者,须八关大刺十指间。(出血,须十指缝。)
〔《心》〕眼暴赤肿∶神庭 内庭 囟门 前顶 百会(各出血立愈。)
〔世〕眼眶肿∶二间 行间
〔《摘》〕眼疼不可忍∶风池 合谷(立愈。)
〔《玉》〕眼红肿,羞明怕日,并昏∶睛明(斜飞向鼻,不可直针,忌灸。) 童子 (针入一分,沿
皮内透鱼腰。) 太阳( 脉上,三棱针出血。)
〔窦〕眼痒痛∶光明 第五(各泻之。) 行间
〔《集》〕羞明怕日∶攒竹 合谷(灸)。小骨空(灸如前。) 二间
〔张〕风眼卒生翳膜疼痛∶中指本节尖上。(灸三壮小麦大,左灸右,右灸左。)
〔《集》〕诸障∶睛明 四白(在珠下一分。) 太阳 百会 商阳 厉兑 光明各出血。合谷 三里 命门
肝 光明各灸之。
〔《撮要》〕眼赤肿疼痛∶阳谷(一分泻之,灸。)至阴
〔《甲》〕内 赤肿,目KT KT 无所见, 痒痛,淫肤白翳,睛明主之。目KT KT 赤痛,天柱主之。
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眼痛,下廉主之。白膜覆珠子无所见,解溪主之。青盲无所见,远视KT KT ,
目中淫肤,白膜覆瞳子,目窗主之。目痛口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目痛引 ,少腹偏痛,(“ ”一作“
脊”。)呕,螈 ,视昏嗜卧,照海主之。泻左阴跷,取足左少阴前,先刺阴跷,后刺少阴,气在横骨上。目
中白翳,然谷取之。目视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见,腰两胁痛,脚酸转筋,丘墟主之。目赤目黄,颧 主
之。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 张急,颔厌主之。目中痛不能视,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风池。
目痛不明,龈交主之。
〔桑〕眼痛久不愈∶鱼际(灸七壮。)



<目录>卷之十三・肝胆部\目疾门

<篇名>外障(在睛外遮暗)

属性:经云∶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
用以治症,如鼓应桴也。
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项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治
法宜温之散之。温则腊茶、盐川附等分,煎服立愈。戴立斋尝以此证用川附一钱,作一服随愈。散则《简要》
夏枯散、东垣选奇汤之类是也。一方,附子半两,芽茶一大撮,白芷一钱,细辛、川芎、防风、羌活、荆芥
各半钱,煎服神效。
〔《简》〕夏枯草治眉棱痛,目翳从上下者,累效,必与退云丸相兼服。夏枯草方,见目珠痛条。
〔垣〕选奇汤 治眉棱骨痛,目翳从上下者妙。(方见眉痛条。)
\x羌活除翳汤\x 治太阳寒水,翳膜遮睛,不能视物。
麻黄根(一分) 羌活(一两半) 防风(一两) 本(七钱) 细辛(少许) 薄荷叶(二钱)
荆芥穗(七钱,煎成药加之) 川芎(三钱) 小椒(五分) 当归根(三钱) 生地(酒一钱) 黄柏
(四钱) 知母(五钱,酒制)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入荆芥穗再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后忌酒湿面。
〔《本》〕又方
防风(一两) 白蒺藜(一两) 羌活(一两半) 甘菊(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百沸汤点服,食后。
赤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