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茯苓、远志;如心烦多惊者,加犀角半两;如骨节间
烦痛有热者,去附子,倍芍药;骨间冷痛者,倍用桂枝、附子;如躁闷小便涩者,去附子,
倍芍药,入竹沥一合,煎服;如脏寒下痢者,去防己、黄芩,倍附子,白术一两,(热痢不可
用附子);如脚弱,加牛膝、石斛各一两;如身疼痛,加秦艽一两;如腰痛,加桃仁、杜仲
各半两;如失音,加杏仁一两;如或歌笑语无所不及者,用麻黄三两,人参、桂枝、白术各
二两,无附子、防风、生姜,有当归一两;自汗者,去麻黄、杏仁,加白术;春加麻黄一
两;夏加黄芩七钱;秋加当归四两;冬加附子半两。
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三化汤导之。
浓朴(姜制) 大黄 枳实 羌活(各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服之以微利则已。如内邪已除,外
邪已尽,当从愈风汤以行中道。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愈风汤加减治之。然治病之
法,不可失于通塞,或一气之微汗,或一旬之通利,此为常治之法也。久则清浊自分,荣卫
自和矣。
\x羌活愈风汤\x 疗肝肾虚,筋骨弱,语言难,精神昏愦,及治风湿内弱者,是风热体重也
。或瘦而一枝偏枯,或肥而半身不遂,或恐而健忘,喜而多思,思忘之道,皆精不足也。故
心乱则百病生,静则万病息,是以此药能安心养神,调阴阳,无偏胜。(《保命集》云∶内
邪已除,外邪已尽,当服此药以行中道诸经。久服大风悉去,纵有微邪。只从此药加减服之
。如觉风动,服此不致倒仆)
羌活 甘草(炙) 防风(去芦) 黄 (去芦) 蔓荆子 川芎 细辛(去苗) 枳壳(炒)
人参(去芦) 地骨皮 麻黄(去根) 知母(去皮) 甘菊 薄荷 枸杞 当归(去芦) 独活
白芷 杜仲(炒,去丝) 秦艽(去芦) 芍药(去皮) 黄芩 白茯苓(各三两) 石膏(三两) 生地
苍术(各四两) 肉桂(一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遇天阴,加生姜三片煎,空心一服
,临卧再煎渣服,俱要食远服。空心咽下二丹丸,谓之重剂;临卧咽下四白丹,谓之轻剂。
是动以安神,静以清肺。假令一气之微汗,用愈风汤三两,加麻黄一两,匀作四服,每服加
生姜五七片,空心服,以粥投之,得微汗则住。如一旬之通利,用愈风汤三两,大黄一两,
亦匀作四服,如前煎,临卧服之,得利为妙。常服之药,不可失四时之辅,如望春大寒后,
加半夏、柴胡、人参各二两,木通四两,此迎而夺少阳之气也;望夏,加石膏、黄芩、知母
各二两,此迎而夺阳明之气也;季夏之月,加防己、白术、茯苓各二两,此胜脾土之湿也;
秋初大暑后,加浓朴、藿香各二两,桂一两,此迎而夺太阴之气也;望冬霜降后,加附子、
官桂各一两,当归二两,此胜少阴之气也。如得春,减冬所加药,四时类此。此药治七情六
欲四气,无使五脏偏胜,及不动于荣卫。如风秘服之,永不燥结。如久泻服之,能自调适。
初觉风气,便服此药。与《局方》天麻丸一料,相为表里,乃治未病之圣药也。不问男子妇
人小儿风痫急慢风等病,服之神效。
\x四白丹\x 能清肺气养魄,为中风者多昏冒,气不清利也。
白术 白茯苓 人参 砂仁 香附 甘草 防风 川芎(各半两) 白芷(一两) 白檀(一钱半)
知母(二钱) 羌活 薄荷 独活(各二钱半) 细辛(二钱) 麝香(一钱,另研) 牛黄(一钱) 龙脑(半
钱,俱另研) 藿香(一钱半) 甜竹叶(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两作十丸,临卧嚼一丸,用愈风汤送下。能上清肺气,下强骨髓。
\x二丹丸\x 治健忘养神,定志和血,内以安神,外华腠理。
熟地 天冬 丹参(各一两半) 茯神 甘草(各一两) 菖蒲(半两) 远志(半两,去心) 人参(半
两) 麦冬(一两,去心) 朱砂(二钱,为衣)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用愈风汤送下至六十丸。
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为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
能言语。宜养血而筋自荣也,当以秦艽汤主之。
秦艽 石膏 甘草 川芎 当归 羌活 独活 防风 黄芩 白芍药 白芷 白术 生
地熟地 白茯苓(各一两) 细辛(半两)
上锉。每服一两,水二钟,煎至一钟,去滓,温服无时。如遇天阴,加生姜七八片;如
心下痞,每服一两,加枳实一钱同煎。
\x天麻丸\x 行荣卫,壮筋骨。
天麻(六两,酒浸三日,晒干) 玄参(六两) 牛膝(六两,酒浸三日,焙干) 萆 (六两,另为
末) 杜仲(七两,锉,炒去丝) 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