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必藉火之阳而后能生。故水必藉火而后可饮,谷必藉火而后可食。夫在地为水,在天为寒,
在地为火,在天为热,阳热之气,能生万物,若遇阴寒,物必杀矣。医者于水火之中,而知重轻之理,则
生者多而杀者少也。




<目录>

<篇名>阴阳

属性:经云∶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试以大
体言之,则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在天地,则天为阳,地为阴,而天则包乎地之外;在人身,则气为阳,血
为阴,而气实统乎血之先。一岁三百六十日,天日光明,则三百日而有余。夫光明者阳也,雨湿者阴也,阳有
余而阴不足,此其征也。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亦当阳气有余。盖阳主气而阴主血,如人阴血暴脱,
阳气犹存,不致殒命;如阳气一脱,阴血虽充,难延旦夕。苟能于阴阳之中,而知阳重于阴,则遇病施治,自
有生机,凉泻杀人,吾知免夫!




<目录>

<篇名>部位

属性:部位者,头、面、胸、背、胁、腹、手、足,各有所属之
部、所主之位也。
头为三阳之首,三阳者太阳也,自印堂,至额颅,上巅顶,从脑下项,皆足太阳经脉之部,故曰头为三阳
之首也。两颧属肾,《刺热论》云∶色荣颧骨,其热内连肾也。两目为肝之窍,而五脏精华皆注于目,故瞳神
属肾,黑眼属肝,白眼属肺,内外 肉属心,眼包属脾,两鼻为肺窍,而位居中央,又属乎脾。鼻内口鼻交通
之处,则为颃颡,又为蓄门,乃肝、肺相交之部也。口为脾窍,内外唇肉,脾所主也。舌为心苗,齿为骨余,
而齿龈则为牙床,又属乎胃。舌之下,腮之内,为廉泉、玉英,乃水液之上源也。耳为肾窍,又心亦开窍于耳。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循鼻外,入齿中,挟口环唇。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 ,上抵头角,循耳后,
入耳中,出走耳前。此头面之部位,各有所属也。
头面以下,前有咽喉,后有颈项。喉居右,咽居左,喉为气管而硬,咽为食管而软。咽喉之中,则为吭嗌,
吭嗌之上,则为舌本,舌本居下 之尽,而上 之尽,则有小舌,所谓会厌也。太阴脾脉络舌本,少阴肾脉络
舌本,阳阴胃脉络舌本。咽喉之外,则有动脉,居乎两旁,所谓人迎之脉,乃胃足阳明之脉也。人迎之下,锁
骨空处,则为缺盆,肺所主也。又阳明经脉行身之前,自面部而至胸膈,皆阳明经脉所主也。缺盆之下,两乳之
上,谓之膺中。膺中之中,谓之上膈,即上焦也。经云∶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也。上膈而下,谓之膈中,即胸膈也。胸膈之间,谓之膻中;
膻中,即心包络也。心包主血、主脉,横通四布。包络之下,即有胃络,两络相通,而横布于经脉之间。
胸乃心主之宫城,而包络包乎心之外;肺为五脏之长,而盖乎心之上。心窝之下,谓之中焦。胃有三脘∶上焦
之旁,即上脘也;中焦之旁,即中脘也;下焦之旁,即下脘也。头面之下,后有颈项。项之中央,名为风府;
项之两旁,名为风池。项下高耸大椎,乃脊骨之第一椎。自脊骨而下,至七节之两旁,名为鬲俞。经云∶七
节之旁,中有小心。以明鬲俞之穴,乃心气之游行出入。而太阳经脉,行身之背。此胸背之部位,各有所属也。
胸膈之下,腹也。胸膈下侧,胁也。前胸后背,而胁则居胸背之间,行身之侧。胁之上为腋,胁之下为季
胁。太阳行身之背,而主开;阳明行身之前,而主阖;少阳行身之侧,而主枢。舍开则不能阖,舍阖则不能开。
舍枢则不能为开阖,是枢者乃开阖之关键也。大腹名为坤土;坤土,太阴之脾土也。大腹之上,下脘之间,为
中土;中土,阳明之胃土也。大肠名回肠,盘旋于腹之左右。小肠居大肠之前,脐乃小肠之总结。而贴脐左
右,乃冲脉所出。经云∶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是也。脐之下,则为小腹。小腹两旁,名为少腹。小腹者,少
阴水脏、膀胱水腑之所属也。少腹者,厥阴肝脏,胞中
血海之所居也。血海居膀胱之外,名曰胞中,膀胱居血海之内,故曰∶膀胱者,胞之室也。从小腹而入前阴,
乃少阴、太阴、阳明三经之属。经云∶肾开窍于前后二阴,是前阴者,属少阴也。经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
太阴、阳明之所合也。又阳明主润宗筋。是前阴又属太阴、阳明也。阴囊卵核,乃厥阴肝经之所属,故经云∶
厥阴病,则舌卷囊缩。舌卷,手厥阴;囊缩,足厥阴也。又云∶厥阴气绝,则卵上缩而终。此胁腹之部位,
各有所属也。
两手、两足曰四肢。两手之上,则有肘、腋;两足之上,则有 、髀。两肘、两腋、两 、两髀,名曰
八。从臂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