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初虚而后结,有积所治,宜先补脾而后下之,后又补脾则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气。
\x一方\x 腹胀。
萝卜子 紫苏梗 干葛 陈皮(各等分) 甘草(少许)
上细切,水煎服。食少者,加白术。
腹痛多是饮食所伤。
白术(一钱五分) 陈皮(去白) 青皮(去y,各七分) 山楂(去核) 神曲(炒) 麦芽(炒) 砂仁(各
一钱) 甘草(炙,五分)
有热加黄芩,有寒加藿香、吴茱萸。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七分,清米饮或白汤调下。
腹痛,口中气温,面黄色,目无精彩,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
大便酸臭者,当磨积,宜消积丸。甚者,用白饼子下之,后和胃,用白术散。
\x白饼子\x(方见发搐条下。)
\x白术散\x(方见惊风门。)
\x消积丸\x
丁香(九粒) 砂仁(十二个) 巴豆(二个,去皮心膜及油)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三岁以上三、五丸,以下一、二丸,温水下。
心腹痛,面 白,口中沃沫及清水出,发痛有时,当作蛔虫治。又曰∶凡积痛、食痛、虫痛、寒痛大同小异,惟虫
痛者,当口淡而沫自出,小儿本怯,故胃寒冷则虫动、而心头痛,与痫略相似,但目不斜而手不搐耳,安虫散主之。
\x安虫散\x 《宝鉴》用米糊为丸,名安虫丸。
胡粉(炒黄色) 槟榔 川楝子(去核) 鹤虱(各二两) 白矾(二钱五分,火枯)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大者五分或一钱,温米饮下,临痛时服。
\x集效丸\x 治虫痛。
木香 鹤虱(炒) 槟榔 诃子(煨去核) 芜荑 附子(去皮脐,炮) 干姜(各二两) 大黄(半两) 乌梅
(去核,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陈皮汤下,或醋汤下。一方加黄芩、黄连。
\x一方\x 治虫。
用鸡子炒白蜡尘,酒糊丸服。一云治寸白虫。
\x一方\x 治蛔虫作痛。
用二陈汤加苦楝根,煎服。或只以苦楝根向东南生不出土者,刮去粗皮,取白皮细切,浓煎汁一盏,徐徐饮之,不
可饮多。先以糖蜜或炒肉食之,引虫头向上,然后服之。看儿大小,斟酌与之。
小儿吃粽腹痛,用白芍药加黄连末合研,汤调服之,即愈。
\x一方\x 治小儿腹痛。
甘草(炙) 干姜(各二钱) 伏龙胆(一两) 人参 茯苓 百草霜 白术(各五钱)
上为细末,粥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皮汤下。
小儿夜啼,作心经有热有虚治。
人参 黄连(姜汁炒,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竹叶(二十片)
上为细切,分作二帖,每帖加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本无人参。
钱氏曰∶小儿夜啼者,脾脏冷而痛也,当以温中之药,宜益黄散,……花火膏之类。
愚按∶上二说不同,一曰心热,一主脾寒,当审外证而区别之。如面青白,手腹俱冷,不思乳食者,寒也。盖夜属
阴,阴盛则脾脏之寒愈盛,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寒则腹中作痛,曲腰而啼。如面赤,手腹俱暖,口中气热者,热也。
盖火属心,见灯则烦热内生,两阳相搏,故仰身而啼。外有面色白,黑睛少,肾气不足,至夜阴虚而啼也。
\x花火膏\x
灯花(三颗)
以乳汁调抹儿口,或抹母乳上,令儿吮之。
治惊啼,邪热乘心也,安神丸主之。(方见前。)
小儿风痰壅盛,用∶
南星(五钱,切片以白矾汤泡晒干) 白附子(二两)
上二件,共为末,面糊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姜、蜜、薄荷汤化下。
小儿痰热骨蒸,用∶
二陈汤(五钱) 加∶升麻(二钱) 葛根 白芍药(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五味子(三十粒)
上细切,分三帖,加姜、枣,水煎服。
\x又方\x 治前证,用∶
胡黄连 槟榔(各一钱) 陈皮 雷丸(各一钱五分) 神曲 半夏曲 使君子 白花蓼(各二钱)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
小儿解颅(头缝不合也),因母气虚与热多也。钱氏曰∶生下而颅不合,肾气未成也,虽长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
面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丹溪用四君子汤合四物汤,有热加黄连酒炒煎服。更以帛紧束,及以白蔹末敷之。
小儿吃泥,胃气热也,用软石膏、黄芩、陈皮、茯苓、白术煎服。
小儿脱囊(阴囊肿大坠下而不收也,亦有囊皮脱烂者),木通、甘草、黄连、当归、黄芩、煎服。囊烂者,以野紫苏
叶(面青背红者是)为末,香油调敷。皮脱两丸露者,外以青荷叶包之,敷药后自生皮。
脱肛(肛门大肠头脱下也),用东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x又方\x 治前证。
用五倍子为细末敷而频托入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