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降胃逆而止呕吐也。
\x黄连汤\x
黄连(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五分) 人参(五分) 桂枝(一钱五
分) 半夏(一钱) 大枣(二枚) 水煎服。按肝邪克脾,腹中疼痛,胆邪克胃,欲作呕吐,故用黄连、半
夏清上热而止呕吐,参甘姜枣温中寒而止疼痛,桂枝疏木而通经也。
\x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x
干姜(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水煎服。按中脘虚寒,而上焦有热,故用干姜、人参温补中脘之虚寒,黄连、黄芩清泄下焦之虚热也。



<目录>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篇名>表实里虚证

属性: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主之。太阳病,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
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芍药汤主之。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下利脉大
者虚也,以其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而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按以上诸证,或身疼痛,脉沉迟,或下利有痞,或腹满时痛,或脉细欲绝,均系表邪未解,而里气已虚,
故以表实里虚证统之。
\x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x
桂枝(二钱) 芍药(四钱) 甘草(二钱炙) 人参(三钱) 大枣(三
枚) 生姜(四钱) 水二杯半,
煎八分,温服,余同桂枝汤法。按汗泄血中温气,阳虚肝陷,经脉凝涩,风木郁遏,故用甘草补其脾精,桂
枝达其肝气,芍药清风木之燥,生姜行经络之瘀,人参补中气以充经脉也。
\x桂枝人参汤\x
桂枝(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五分) 甘草(二钱
)水二杯半,先煮四味,取一杯半,去滓,入桂枝煮八分服。按表证不解而中气虚败,故用桂枝通经而解表
热,参术姜甘温补中气以转升降之机也。
\x桂枝加芍药汤\x
桂枝(三钱) 芍药(六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
。按表证不解,而反下之,脾败肝郁,因而腹满时痛,故用桂枝解太阳之表邪,芍药清乙木之风燥也。
\x当归四逆汤\x
当归(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五分) 大枣(四
枚) 木通(一钱) 甘草(一钱炙) 水煎温服。按厥阴温气亏败,营血寒涩,不能暖肢节而充经络,以致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故用甘草、大枣补脾精以荣肝,当归、芍药养营血而复脉,桂枝、细辛、通草温行经络
之寒涩也。
\x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x
当归(一钱五分) 桂枝(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细辛(一钱五
分) 大枣(四枚) 甘草(一钱) 木通(一钱) 生姜(四钱) 吴茱萸(二钱) 酒水各一杯,煎温服。
按此方加吴茱萸、生姜者,温寒凝而行阴滞也。



<目录>伤寒十六证类方\伤寒十六证类方

<篇名>表里俱寒证

属性: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始得之
,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
微发汗也。少阴病脉细沉
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按以上诸证,或太阳表寒未解而里寒将作,或少阴里寒内起而表寒外束,故以表里俱寒证统之。
\x桂枝去芍药汤\x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水煎服。按下后脉
促,表邪未解,而益以胸满,则阳衰胃逆,浊气冲塞,故用桂枝、生姜以驱表里之寒,用大枣、甘草以补脾
精也。
\x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x
桂枝(三钱) 甘草(二钱)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附子(一钱) 水
煎服。按微恶寒者,不止脾阳之虚,而肾阳以败,故加附子之辛温以驱里寒也。
\x麻黄附子细辛汤\x
麻黄(二钱) 细辛(二钱) 附子(一钱炮) 水煎麻黄去沫,入诸药同煎,温服
。按寒邪已传肾脏,而犹带表寒,内有少阴,则宜温里;外有太阳,则宜发表;故用麻黄散太阳之外寒,附子
温少阴之内寒,细辛降阴邪之冲逆也。
\x麻黄附子甘草汤\x
麻黄(二钱) 附子(一钱) 甘草(二钱炙) 水煎麻黄去沫,纳诸药同煎,温服
。按此方用麻黄发太阳之表,用附子甘草温癸水而培己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