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以脾胃合为一官,恐错简耳。《灵枢・刺法补遗篇》云∶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补此方是十二官之数也。



<目录>卷一

<篇名>六脏六腑纳甲诗

属性: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大肠庚位原相属,牡肺(《内经》云∶“肺为牡脏。
”辛方更可详,壬水为膀胱肾癸合,三焦附丙膻(膻中即心包络)丁藏(旧诀云∶“三焦亦向壬中
寄,胞络同归入癸方”,今欲张氏改正。)阳干宜纳阳之腑,阴(脏)配阴干理自彰。



<目录>卷一

<篇名>内景说

属性:脏腑内景,各有区处。咽喉二窍,同出一腕,异途施化。喉窍俗名气管,咽窍俗名食管
。喉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诸脉之行,气之要道
,以行肌表脏腑者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
关津,以司六腑之出纳者也。喉下为肺,谓之华盖,以覆诸脏,主呼吸出入,为人身之管龠
。肺之下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心有丝络,上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心之下,
有心包络,即膻中也,象为仰孟,为心之外胃。凡脾胃肝胆,两肾膀胱,各有一系,系于包
络之旁,以通于心。此下有膈膜,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膈膜之下有肝,肝之短叶中
,有胆附焉,此喉之一窍也。施气运化,熏蒸流行,以成脉络者如此。咽至胃,长一尺六寸
,通谓之咽门。咽下是膈膜,膈膜之下为胃,主纳受饮食。胃之旁有脾,脾动则磨胃,食乃
消化。胃之左有小肠,小肠上口,即胃下口,左回叠积十六曲。右有大肠,大肠上口,即小
肠下口,亦盘十六曲,后趋肛门,以出滓秽。膀胱当小肠下口,受小肠泌别,其汁清者渗入于
此,粗者转入大肠,脐下一寸,名水分穴,即指此而言也。膀胱上面,无所入之窍,止有下
口,其出其入,全假三焦之气化施行,此咽之一窍也,资生气血,转化糟粕之出入者如此。
三焦之说,古今议论不一,但以字义求之则得矣。夫所谓“三”者,取象三才,其腔腹周遭
上下,全体包罗不遗也。所谓“焦”者,火之象也,色赤属阳之谓也。其与心包络相表里者
,以三焦为脏腑之外卫,心包络为君主之外卫,犹乎帝阙之重城,故皆属阳,均称相火,而
其脉络,原自相通,故为表里也。肾有二,先天之本也,居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相去各一
寸五分,形如豇豆相并,左肾为天一之水,右肾为地二之火。诸家各立议论,前后迥不相同
,然群言淆乱衷于圣,余惟以《内经》为主。张隐庵与其徒朱济公问答,于《内经》之旨,
甚为晓畅,今录于后。
朱济公问曰∶有云两肾皆属水,命门居两肾之中,在脊之十四椎内,为三焦生气之原,
有如坎中之满,此说甚为有理。
曰∶此不经之语耳。夫医道始于黄岐,脏腑血气之生始出入,非生知之圣,孰能究其精
微,奈何后学不体认圣经,反好为异说。夫人之始终胚胎,犹太极耳。三月而成形,先生两
肾,犹太极而生两仪,天一之水生木,木生火;地二之火生土,土生金;是先天止有水火,
后天始备五行,五行之中有二火,合而为三阴三阳,以配六脏六腑。故《灵枢・本枢篇》曰
∶“少阳属肾(此“肾”字指右肾,)肾上连肺(此“肾”字指左肾,)故将两脏。盖少阳乃三焦之
生气,发于右肾,上合包络,为相火之原,左肾属水,上连于肺,故为两脏也。(右肾而上合
左膻,左肾而上连右肺,是阴阳水火互换互根之道。)又《本脏篇》曰∶肾合于膀胱三焦,《素
问・咳论》曰∶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是《内经》止曰肾,而原
无命门之名。盖以一肾合三焦,一肾合膀胱,是为两脏而配合两腑者也。夫人秉阴阳水火而
生,若以两肾象坎,取其中满,而名命门,将何脏以象离,取其中虚,而又名何物乎。学人
不可为前人所惑。
济公复问曰∶《难经》谓右肾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师言为相火生气之原,是左肾主
水,右肾主火,精水止生于左,而胞当偏于右矣。曰∶非此之谓也。夫天地阴阳之道,在无
形之气,曰阴曰阳,有形之气,曰水曰火,在人之元神,曰气曰精,天一生水,地二生火,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肾之气,交相贯通,左右皆有精有气,水即是精,火即是气,阴阳
水火,互相资生,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矣。夫藏精系胞之说,亦不过分别男女而言。然
五脏主藏精,在女子未尝无精。胞为血海,膀胱为胞之室,在男子亦未尝无胞者也。胞之所
系,盖言天主生物,地主成物,故系于右,乃气之所感,非胞之联系于右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