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菟丝子
陈参曰∶凡冲气攻痛,从背而上者,系督脉主病,治在少阴。从腹而上者,系冲脉主病,
治在厥阴。此治病之宗旨也。故肺俞之风用防风散,痰臂流背痛用指迷丸。



<目录>卷中\杂症

<篇名>痛风章

属性:遍身走痛名痛风,血虚气滞风湿攻。湿热生风不克土,痰壅经络难宣通。风淫末疾四肢
属,日甚夜轻气血从。治主四物桃红益,痰热二陈蒌相同。上风羌防芷薄桂,下湿薏藤宣汉
庸。小便如涩四苓散,桑枝酒炒加汤中。此虽血瘀筋不着,总由血虚不内荣(失养)。寒气凝
滞湿痰结,因风行走痛自凶。
陈参曰∶五行六气流行最速,莫如风火,重按疼痛少缓,是为络血。
\x血络瘀痹\x(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发痹)
金沸草 桃仁 生鹿角 新绛屑 归尾 青葱管
\x积伤入络作痛\x
归须 降香末 小茴香 木香 柏子仁 野郁金
\x阴分伏热痛风\x
头颠至足麻木刺痛,用东垣滋肾丸。
\x肝肾虚下焦痛\x
病后精采未复,多言伤气,行走动筋,当以甘温和养。
人参 当归身 白茯神 枸杞 沙苑子 甘菊炭
陈参曰∶相火寄于肝,龙雷起于肾,并从阴发越,根蒂先亏,藏纳失职矣。
何书田曰∶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夫心主君火,自当从热而论,然此但言疮耳,不
可概诸他病也。诸痛古人总以通字立法,非攻下通利之谓,谓通其气血则不痛也。然必辨明
气血在气分者,但行其气,弗动其血。在血分者,兼乎气治,所谓气行则血随之矣。症实者
气滞血凝,通其气而散其血。症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当养气补血,兼寓通于补。
陈参曰∶诸痛宜辛润宣通,不宜酸寒敛涩,恐留邪也。



<目录>卷中\杂症

<篇名>头眩章

属性: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六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非外来
之邪,乃肝胆风阳上冒耳。内风乃身中阳气疲动。
头眩昏晕气血虚,风寒暑湿痰火居。《内经》头眩责肝木(风木主动),丹溪痰火原相
居。元气挟火动痰致,虚火上炎痰则无。化痰清晕二陈用,菊 (本)荆桔羌防抚(芎)。劳役
气虚补中妙,产后血虚四物须。冒暑薷香麦薷味,寒而无汗麻黄苏。
\x火重头眩\x(宜清泄上焦窍络之热)
山栀 天花粉 桑叶 元参 连翘 湖丹皮 生地
\x肝风头眩\x(肾宜温肝宜凉)
阿胶 麦冬 白芍 牡蛎 生地 萸肉 甘菊
\x络热眩晕\x
羚羊角 元参 生地 石菖蒲 连翘 郁金
\x营血虚头眩\x
西枸杞 胡麻 左牡蛎 川石斛 桑叶 柏子仁
\x内风挟痰头眩\x
煨天麻 法半夏 云茯苓 甘菊花 白蒺藜 广橘皮 西杞子 鲜竹沥
\x阴虚阳升头眩\x(补肾滋肝,育阴潜阳,兼镇摄治)
大熟地 山萸肉 五味子 牡蛎 淮牛膝 龟版心 麦门冬 灵磁石 茯神 炒远志
\x属下虚头眩\x
都气丸加车前、淡天冬。
\x动怒郁勃\x(痰火风火并炽,头眩)
二陈汤、龙荟丸加减治之。
何书田曰∶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
跌仆。治宜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如虎潜丸、侯氏黑散、地黄饮子、滋肾丸、
复脉饮汤等方。介以潜之,酸以收之,浓味以填之,或清上实下之法。风木过动,必犯阳明,
呕吐不食,法当泄肝安胃,或填补阳明。又法辛甘化阴,清金平木,治痰须健中,熄风可缓晕。
陈参曰∶肝肾虚则多惊恐,阳动莫制,皆脏阴少藏耳。



<目录>卷下\杂症

<篇名>痹症章

属性:痹与风病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故多沉着且痛。大凡邪中于经为痹,邪中
于络为痿。《金匮》云∶经热则痹,络热则痿。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
痹症有五原归一,皮脉与肌筋与骨。风行寒痛湿着彰,《内经》三气风寒湿。以致麻木疼
痛加,不能行动但能食。痹者闭不通之云,邪阻正气经络塞。皆由虚损腠理开,三气乘虚自
外袭。留滞于内为病多,湿痰浊血都凝涩。法治法邪养正先,畅达气血通络脉。峻补真阴为
属阴,风燥之品用不得。舒筋赤芍草姜黄,沉(香)汁归(当归)羌(活)海桐(皮)益。
\x湿热致痹\x(宜舒通脉络,使清阳流行)
生 法半夏 防风 桑枝膏 生术 川羌活 姜黄 川桂枝 陕当归 羚羊角
肉桂 炙甘草 汉防己 苡仁 生地 白茯苓 炙龟版 杏仁 阿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