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要》云∶性寒味辛,气薄味浓,浮而升,
阳也。其用有三∶去胸中寒邪一也。破滞气二也。益脾胃三也。〔少用同白术则益脾 胃〕;其多及独用则损人。又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草则补肺,无则泻肺。
青皮 气温味辛,主气滞,消食破积。《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气味 俱浓,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五∶〔足〕厥阴、少阳之分,有病〔则〕用之一也。破 坚癖二也。散滞气三也。去下焦诸〔湿〕四也。〔治〕左胁有积气五也。
藿香 气微温,味甘辛,疗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病。《主治秘 〔要〕》云∶性温味苦,气浓味薄,浮而升,阳也。其用,助胃气。又云∶甘苦,纯 阳,补胃气,进〔饮〕食。去枝茎用叶,以手搓用。
槟榔 气温〔味〕辛,治后重如神,性如铁石之沉重,能坠诸药至于下。《主 治秘要》云∶性温,气味苦,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中阳也。其用,破滞〔气下〕行。
又云∶辛,纯阳,破滞气,泄胸中至高之气。
广术 气温,味苦〔辛〕,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 癖〕气最良。火炮开用。
京三棱 气平味苦,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治〕老癖 瘕结块,妇人 血脉不调,心腹刺痛。《主治秘〔要〕》云∶〔味〕苦,阴中之阳,破〔积〕 气,损真气,虚人不用。火炮制〔使〕。
阿胶 气微温,味甘平,主心腹疼痛,〔血〕崩,补虚安胎,坚筋骨,和血脉,
益气止痢。《主治秘〔要〕》云∶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能〕补肺 〔气〕不足。慢火炮〔脆〕搓细用。
〔诃子 气温味苦,主腹胀满,不下饮食,消痰下气,通利津液,破胸膈结气,
治久痢赤白、肠风,去核,捣细用。〕 桃仁 气温,味甘苦,治大便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七宣丸中用之,专 疗血结,破血。汤浸去皮尖,研如泥用。
杏仁 气温,味甘苦,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要〕》云∶性 〔温〕味苦而甘,气薄味浓,浊而沉降,阴也。其用有三∶润肺气一也。消〔宿〕 食二也。升滞气三也。麸炒,去皮尖用。
大麦 气温味咸,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紫草 气温味苦,主心腹邪气、五疳,利九窍,补中益气,通水道,疗〔腹〕 肿胀满。去土用茸,锉细用。
苏木 气平,味甘咸,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排脓止痛,消痈肿 瘀血,妇人月经不调,及血晕口噤。《主治秘〔要〕》云∶性凉,味微辛,发散表里 风气。又云∶甘咸,阳中之阴,破死血。锉细用。
<目录>卷之下\十二、〔用药备旨〕<篇名>(十七)〔药类法象〕属性:气之薄者,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辛、甘、淡、平、寒、凉是也。
茯苓 气平味甘,止〔消〕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 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人服 之,损元气,夭人寿。医〔言〕赤泻白补,上古无此说。《主治秘〔要〕》云∶性温味 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五∶止泻一也。利小便二也。开腠理三也。除虚 热四也。生津液五也。刮皮,捣细〔用〕。
泽泻 气平味甘,除湿之〔圣〕药也。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无此疾服之,
令人目〔盲〕。《主治秘〔要〕》云∶味咸性寒,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其用有 四∶入肾经一也。去旧水,养新水二也。利小便三也。消肿疮四也。又云∶咸,阴 中微阳,渗泄止渴。捣细用。
猪苓 气平味甘,大〔燥〕除湿,〔比诸〕淡渗药,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 服。《主治秘要》云∶性平〔味淡〕,气味俱薄,升而微降,〔阳也〕。其用与茯 苓同。又云∶甘苦,纯阳,去心〔中〕懊 。去黑皮,里白者佳。
滑石 气〔寒〕味甘,治前阴窍涩不利,性沉重,能泄气,上令下行,故曰滑 〔则〕利窍,不比与淡渗〔诸药〕同。白者佳,捣细用;色红者服之令人淋。
瞿麦 气寒,味苦〔辛〕,主〔关格〕诸癃结,小便不通,治痈肿排脓,明 目去〔翳〕,破胎堕胎,下〔闭〕血,〔逐〕膀胱邪热。《主治秘〔要〕》
云∶阳中之阴,利小便为君。去枝用穗。
车前子 气寒味甘,〔阴癃气闭,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肝中风热冲目赤痛,捣细用。〕 〔木通 气平味甘,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刮去粗皮用。〕 灯草、通草 气平味甘,通阴窍涩〔不利〕,利小〔便〕,除水肿、〔癃闭〕、
五淋。《主治秘〔要〕》云∶辛甘,阳〔也〕,泻肺,利小便。锉细用。
五味子 气温味酸,大益五脏气。〔孙真人曰〕∶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 气。遇夏月季〔夏〕之间,令人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 、人参、
麦门冬,少加黄柏,锉〔煎〕汤服之,使人精神、元气两足,筋力涌出。生用。
白芍药 气微寒,味酸,补中焦之药,炙甘草为辅,治腹中痛;如夏月腹痛,少加 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