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而下痰也。
海藏五饮汤
王海藏治五饮之方也。
控涎丹
控,引也;涎,痰涎也。
小胃丹
治胃中之积痰,药丸如麻子,故曰小。
导滞汤
导引暑热积滞之气下行。
通玄二八丹
五药共二两,黄连独八两,言药之妙通神。
大已寒丸
已,止也,大止脾胃寒冷。
戊己丸
戊,胃土;己,脾土。治脾胃泻利之药也。
四柱散
四药如四柱之支大厦也。
升阳除湿汤
升阳以升、柴、羌、防,除湿以陈、半、苍、苓。
凝神散
收敛神气也。
调中益气汤
调中甘草,益气参、 ,中调气益,脾胃自健。
升阳顺气汤
阳气本上行,郁逆于下则不能发生,故顺其气使上行也。
金液丹
水银乃白金之液也。
金锁正元丹
药能止泻而锁固真元之气也。
清六丸
清热也。
四君子汤
四药不燥不热,禀中和之气而补益,故称君子。
温六丸
温寒也。
生胃丹
用南星、用黄土以生胃土也;用粟米入胃而生谷气。
平胃散
胃中宿滞不化,即成痞满腹胀,故用苍、陈、浓朴,苦以泻之。恐泻太过,又用甘草以和之,
平胃之义也。
五膈宽中散
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痰、四曰寒、五曰热,言药能散胃中滞塞,使饮食下行,豁然而中 宽也。
抽刀散
药能定痛,如抽刀夺回命也。
胃爱散
胃喜甘而恶苦,此药味甘,故胃爱之。
四七汤
四药能治七情气结之痰。
三仙丸
谓星、半为曲,香附去毛,皆脱其本性,用之如人脱凡成仙。
聚金丸
言芩、连之色也。
寿星丸
南方有极星,曰老人,主寿。方用天南星,假而名之也。
肠风黑散
血见黑而止,以色克也。
玉壶丸
玉壶为器,清可彻底,言药能化痰,而使肺极清也。
结阴丹
固结其阴血也。
玉屏风散
屏风,防风别名;玉,美之也。言能御风如屏障也。
茜梅丸
二药酸以收之也。
明目流气饮
七情气攻眼,用药流利其气,则目可明也。
春雪膏
药色白,点之自化,如春雪也。
驻景丸
日光之影为景,没则昏矣。言药能驻景,使不昏也。
镇宫散
言安镇子宫也。
逍遥散
言药能使病安,则逍遥翱翔自适也。
仓公散
太仓公淳于意所制方也。
玉烛散
《尔雅》云∶四时和气,谓之玉烛。言药能和气也。
夺命丹
言能下死胎以夺回母命也。
达生散
达,羊子也。言此药服之,如羊之易产而无患也。
涌泉散
无乳者服之,乳出如涌泉也。
观音散
释氏有千眼观音,能救百难苦,故名之也。
紫霜丸
紫,碧色也;霜,巴豆霜也。
调解散
陈皮、甘草以调中,紫苏、葛根以解肌。
红绵散
苏木、胭脂、红绵裹药煎也。
脱甲散
言表解则身轻快,如脱去铠甲也。
鸡鸣散
日交巽木而鸡鸣,鸡鸣则阳气随动,而人之血气亦应时而行,故于此时服药以行瘀血也。
江鳔丸
鳔,鱼鳔也。江鱼鳔可为胶。
五福化毒丹
言药能化诸毒而致五福也。
醉仙散
服之令人瞑眩如醉仙也。
太乙膏
太乙,天之贵神。以此名方,神之也。
一粒金丹
一粒,一丸。以金箔为衣。
紫金丹
方有紫金皮也。
【目录】卷首\集例【篇名】历代医学姓氏属性: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
【目录】卷首\集例【篇名】历代医学姓氏属性: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
伏羲氏
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
神农氏
有《本草》传世。
黄帝氏
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 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
僦贷季
三皇时岐伯师也。定经络穴道、脏腑阴阳度数,以人法天地万物,理色脉而通神明,医之端肇 于此。
岐伯
黄帝时臣也。与帝更相问难而作《内经》,以垂教万世。
伯高、少俞、鬼臾区
黄帝三臣也。发明五行,详论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