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128-医学入门-第354页

老 丹;气血俱虚者,八物汤、八味丸,单仙遗粮丸。外贴∶太乙膏、白蜡膏。
疔疮全是饮食毒,发因灾畜暴 伤;
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恣食辛辣浓味,炙爆腥荤,及误食自死禽兽,蕴毒于中而即发者有之;或卒 遇大风、大雾、大暑、大寒,天地暴 之气,袭注经络,触动其毒而发者;或因感死畜蛇虫毒瓦斯而发者,其死 尤速。初发或因衣物触着而疼痛忽生,或因发疹抓破而成 ,仅一小疮,杀人一二日间,比之痈疽尤毒。
生于四肢及头面,
疔发无定处,或肩、背、腰尤缓,在头面、耳、鼻、口、目、舌根、唇上及手足骨节间者最急。如生 两足,多有红丝至脐;生两手,多有红丝至心;生唇、面、口内,多有红丝入喉者,俱难治。须急看,以针挑 拨其丝,出血以泄其毒瓦斯,方可保生。
顶硬根突近寸长。变黑肿烂透深孔,形色不一极痛痒;
疮头黑硬如钉,四畔带赤如火,盘根突起寸余,随变焦黑,未几肿大而光,转为湿烂,深孔透肌,如大针 穿之状。其形初起大小不一,或如水泡,如吴萸,如豆,如石榴子,其色有五,《内经》分应五脏,各有所属 部位。《局方》别一十三种∶一、麻子疔。状如黍米稍 黑。忌麻仁、麻衣。二、石疔。如黑豆甚硬。忌瓦砾、砖石。三、雄疔。四畔仰, 浆起,色黄,大如钱孔。四、
雌疔。四面 浆起,心凹,色稍黄,如钱孔,俱忌房室。五、火疔。状如汤火烧,四畔有烟焰。忌火烧烙。六、
烂疔。色稍黑,脓出流出。忌沸汤、热食、烂物。七、三十六疔。状如黑豆,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及满三十 六数即死。忌嗔怒。八、蛇眼疔。状如蛇眼。忌恶眼人及嫉妒人见。九、盐肤疔。状大如匙,面色赤,中有黑 粒。忌食盐。十、水洗疔。状大如钱,头白里黑,汁出中硬。忌饮浆水、水洗、渡河。十一、刀镰疔。状如薤 叶大,长一寸,肉黑如烧烙。忌刺及刀镰切割。十二、浮沤疔。其状曲圆,少许不合,大如薤叶,内黄外黑,
黑处刺之不痛,黄处刺之痛,十三、牛狗疔。色赤, 起掐不破。以上皆宜根据法将护,若或触犯,则脊强、疮 痛不可忍。惟浮沤、牛狗无忌,不治自愈。又有一种鱼脐疔,疮头黑深,形如鱼脐,破之黄水渗出,四畔浮浆;
其毒尤甚。用丝瓜叶、连须葱、韭叶,捣烂以酒和服。其渣贴腋下,如病在左手,贴左腋下,在左足,贴左 胯下;右手足同;在中贴心脐,并用布缚住。候肉下红丝处皆白则安。有潮热者亦宜。却令人抱住,恐其颤倒,
倒则难治。或用蛇蜕烧灰,鸡子清调敷。一种水疔疮,用黄荆叶十四片,独头蒜三个,百草霜二钱,擂酒服,取 汗,大效。
或不痛痒只麻木,寒热眼中流火光。牙关急紧时惊惕,甚则呕吐毒陷肠;
诸证惟呕吐最危。
治分虚实豁心火,
实者,初服赛命丹三丸,以葱酒发汗。表证多者,追疔汤,或败毒散加蝉蜕、僵蚕、金银花;里证多者,
活命饮、五圣汤;便利溺涩者,黄连消毒散,此散初起服之内消;欲作脓者,托里消毒散。虚者,初服保生锭 子,以解毒,或蟾肝丸。有表邪不敢汗者,补中益气汤加防风、白芷;里证不敢下者,蜂蛇散。肿痛欲作脓者,
托里散、内托十宣散;不能溃者,大料参、 、归、术补之,或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以防毒陷。豁心气者,
疔毒入心,则神昏、口干烦闷、恍惚似醉、呕吐不定,危证也。实者,用万病解毒丹,以黄连、当归煎汤化下;
虚者,用古芎归汤加茯苓、茯神、远志,莲肉清之。毒上攻心,呕者,护心散。有因服赛命丹吐者,亦宜此解 之。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烦渴身痛、便秘者,漏芦饮子;烦躁作渴者,竹叶黄 汤。外治∶轻者,单蟾酥为末,
以白面和黄丹搜作丸,如麦米大。用针挑破疔头,以一粒纳入,效;重者,赛金丹;危笃者,提疔锭子。
暴死灸法可回阳。
凡暴死者,多是疔毒,急用灯照遍身,若有小疮,宜急灸之,并服赛命丹,亦有复醒者。如偏僻之处,药 难导达,惟灸有回生之功。若专疏利、表散者,危。
多骨疽由疮久溃,气血不能营患处;久则腐烂骨脱出,只补脾胃壮元气。
十全大补汤、肾气丸主之。外以附子饼炙,或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荣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肾气 亏损,其骨渐肿,荏苒岁月,溃脓出骨,亦当用葱熨法。若投以克伐,则真气益虚,邪气益甚,鲜不有误。有上 肿硬,年余方溃,半载未愈,内热体倦作渴,用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元气渐复,出骨一块,仍服前药而愈。
有足背肿落一骨者,有手背肿落一骨者。
翻花疮因疮将敛,
元气虚弱,肝火血燥生风。
翻出一肉突如菌;
大小长短不一,或如蛇形,长数寸者,用雄黄末敷之。
内服补养脾胃药,
十全大补汤,或八物汤倍参、 、归、术。出血,乃肝不能藏、脾不能约也,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
麦门冬,或肾气丸。有怒火者,八味逍遥散。若用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