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阙、肝期门、脾章门、肺中府、肾京门。惟三焦、胞络、膀胱无募,此言脏腑杂病,当刺俞募之穴。但
《素问》明言中脏腑者不立死,则为害非小,故禁针穴多,后世每以针四肢者为妙手,初学可不谨哉!
根结标本理玄微,
经云∶足太阴根于隐白,结于中脘;足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足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堂;足太阳
根于至阴,结于目也;足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钳耳也;足少阳根于窍阴,结于耳;手太阳根于少泽,结于天窗、
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结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结于扶突、偏历也,手三阴之经未载,不敢
强注此言。能究根结之理,根据标本刺之,则疾无不愈。足太阳之本在足跟上五寸,标在目也;足少阳之本在窍
阴,标在耳也;足阳明之本在厉兑,标在人迎颊挟项颡也;足太阴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标在胃俞与舌本也;
足少阴之本在内踝上三寸中,标在肾俞与舌下两脉也;足厥阴之本在行间上五寸中,标在肝俞也;手太阳之本
在手外踝后,标在命门之上一寸也;手少阳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间上一寸,标在耳后上角下外 也;手阳明之
本在肘骨中上别阳,标在颔下合钳上也;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脉也;手少阴之本在兑骨之端,
标在心俞也;手厥阴之本在掌后两筋之间二寸中,标在腋下三寸也∶此十二经之标本。有在标而取本者,有在
本而取标者,有先治其标者,有先治其本者,无非欲其阴阳相应耳。此《内经》至论。
四关三部识其处。
四关,合谷、太冲穴也。十二经原皆出于四关。三部,大包为上部,天枢为中部,地机为下部。又百会
一穴在头应天,璇玑一穴在胸应人,涌泉一穴在足应地,是谓三才。以上兼原、合八法诸穴,虽不悉针,亦不
可不知其处也。
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
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阴证灸关元穴,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汗针合谷,入针二分,带补行九九之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方行泻法,汗止身温,方可
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吐针内关、入针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多提气上
行,又推战一次,病患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徐出针,急扪其穴;
如吐不止,补足三里。下针三阴交,入针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行六阴之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
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泻,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泻;如泻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
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痛发热外关起。
只此一穴。
头面耳目口鼻(咽牙)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二穴又治肩背肘膊疼痛及疟疾。
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
左痛针右,右痛针左,左右俱痛,左右俱针。余仿此。如列缺不应,再泻太渊。
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
头风连项肿,或引肩者,针此三穴。头目昏眩者,补申脉、金门,雷头风亦效。虚痛者,上星一穴。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似。
赤眼肿痛,迎香出血,立愈。甚者更泻太冲。眼红或瞳人肿痛,流泪出血,烂弦风,俱泻足临泣,或太
冲、合谷。 肉倒睫,俱泻合谷、足三里。
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
耳暴聋,补足临泣。耳鸣或出血作痛,及聩耳,俱泻申脉、金门、合谷。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努。
鼻塞不闻香臭,针迎香、合谷。鼻痔鼻流浊涕者,泻太冲、合谷。鼻渊鼻衄虚者,专补上星。
口噤 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
颊车针沿皮向下地仓, 左泻右, 右泻左,针透亦无害。轻者只针合谷、颊车。
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
口唇及舌生疮,针合谷。舌肿甚及重舌者,更取舌下两边紫筋津液所出处,以三棱针刺出其血。
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舌上生苔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
舌风左右舞弄不停,泻两手三里立止。驴嘴风唇肿开不得者,亦泻三里。
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坐牙风肿连面,泻手三里、颊车。满口牙痛牙酸,泻合谷、足临泣。下牙痛,泻合谷。
二陵二跷与二交,头顶手足互相与。
二陵∶阴陵泉、阳陵泉。二跷∶申脉、照海。二交∶阳交、三阴交。此六穴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头顶也。
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
两井∶天井、肩井;两商∶商阳、少商;二间、